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媒:蘇貞昌不配“太陽”稱號 僅是“夕陽”而已

2013年11月15日 15:1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1月15日消息 臺灣《旺報》今天刊發社論指出,號稱民進黨“兩個太陽”之一的現任主席蘇貞昌視野狹窄,上任以來不僅毫無作為,還阻礙臺灣發展與進步,根本算不上“太陽”,最多只是“夕陽”而已。

  有意參選臺北市長的臺大醫師柯文哲日前説,讓他猶豫是否要加入民進黨,主要是因為民進黨內有“兩個太陽”,讓民進黨成為危邦、亂邦。柯文哲所指的“兩個太陽”,一個是蘇貞昌,另一個是蔡英文。

  社論指出,柯文哲用“兩個太陽”來形容民進黨內最有影響力的蘇、蔡兩人,確實顛覆了過去大家慣稱民進黨內有“四大天王”的用語。只是蘇貞昌既然被柯文哲形容成一個太陽,蘇貞昌貴為太陽,擔任一年多的民進黨主席,他到底為民進黨做了些什麼有利黨與臺灣前途的事,恐怕連綠營人士也沒幾個人説得出來。

  首先來看他在兩岸關係方面的作為,蘇貞昌在就任民進黨主席以後,立即復設“中國事務部”並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蘇貞昌這兩項大動作,大家都從正面的角度來解讀,也就是蘇貞昌應該是想與大陸修好,避免2016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民進黨又吃九二共識的虧。但是攸關民進黨與大陸關係正常化的這兩個單位,自從復設與成立以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中國事務部”已經成為蘇貞昌個人批判大陸的打手,也是阻撓《兩岸服貿協議》在“立法院”通過的拳頭部隊,專門以意識型態來替蘇貞昌對付國共的工具。

  而“中國事務委員”會卻變成民進黨凝聚“反中”意見的單位,在過去幾次的“華山論劍”中,很少有正面建議民進黨應如何與大陸搞好關係的意見,反而是動員綠營諸多要角,在“華山文藝中心”討論怎麼對抗大陸。

  其次在臺灣內部治理方面,蘇貞昌為了在今年1月舉行“火大遊行”,風塵僕僕走遍全臺各地,特別是綠營大本營的南臺灣,希望為他發動的“火大”遊行造勢,站穩他邁向領導人之路的第一步。而“火大遊行”的主要訴求包括反媒體壟斷、改革公有事業及年金,並要求馬英九召開“國是會議”來檢討各項改革事宜。這場遊行民進黨中央估計有10萬群眾參與,並認為這個數目,已經足以向馬英九發出強烈的怒吼。

  在野黨發動遊行是民主社會的常態,只是以遊行方式來實現責任政治,它除了監督執政者外,更應提出對策供人民選擇。但蘇貞昌在臺灣的作為除了一個“反”字之外,並未提出相對應的政策出來,這樣除了被認為民進黨還在以街頭抗爭進行“意識型態”的戰爭,實質上並沒有促進臺灣進步的效應,難怪在民意支援度上民進黨與執政黨只是百步與五十步之別。

  社論最後指出,做一個有為有守,能對臺灣未來發展規畫出新思路的黨主席,才有資格成為“太陽”,如果都只交白卷,就只能是“夕陽”,缺乏寬闊的視野,只會讓人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慨。(台灣網 王文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