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擬提高農保門檻 “假農民”熱潮再現(圖)

2013年11月08日 08:5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持有農地並享有農保的民眾中,不少是假農民,根本從未耕過地,遇農會人員調查,全靠花錢請人耕地。(臺媒圖)

  台灣網11月8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臺當局“行政院”打算提高請領老農津貼門檻,以免太多假農民吃農保。這反讓許多人想搶搭農保末班車,“農保地”仲介業者最近的詢問件數暴增近三成,“假農民”熱潮再現。

  仲介買賣“農保地”的陳先生説,企業主、退休人士想買地當“休閒農夫”的最多,也有公務員想為配偶取得農保資格,將來月領老農年金。目前參加農保半年,滿65歲即可月領7000元(新台幣,下同)老農津貼。

  把關鬆散 多未實地查核

  “投保門坎低,農會未實地查核是問題關鍵。”“監察委員”沈美真攤開數字,去年全臺加入農保5萬多人,雲林、苗栗各6000多人名列前茅,臺南5000多人次之,但農會實地查核比率不到7%,被剔除者不到600人,把關鬆散。

  新北市農會總幹事王英明説,南部假農民圖的是農會福利及老農津貼;北部多了農會理監事選舉因素,為了衝高選票,明明都會區農地有限,農會會員和參加農保人數卻逐年增加。

  高齡投保 37人超過90歲

  沈美真在南部調查發現,一名女農民登記在山坡地種稻,她通知勞保局查核現場,結果是一片檳榔和番石榴園,一根稻也沒有,但女農當天扮成農婦到場割草,勞保局束手無策。更為荒謬的是,近三年參加農保逾80歲者有666人,其中37人逾90歲,最高齡94歲,“九十四歲務農,合理嗎?”

  買地投資 哪管無路可到

  取得農保資格,有0.1公頃農地是必要門坎。新北市的蔡先生明年退休後想在雙溪、貢寮買塊廢耕農地自力“耕”生,但區位稍佳的農地一平數萬元,買不下手。

  仲介建議他買無路可到的“農保地”,不但很便宜,重點是“沒辦法耕種沒關係,買下來放著,拿權狀去保農保,將來月領7000元老農津貼,四年就回本,活越久領越多,是退休後的好投資。”

  蔡先生開車去看地,有路開到沒路,車子險些墜谷,後來調地籍圖才發現,農地遠在山腳下,兩公頃多分割成20多筆,每筆都0.1公頃,多數已賣出,“賣買雙方卻都不知土地在哪”。

  新北市府統計,近十年切割成0.1公頃移轉的農地共148筆,以三峽74筆最多,其中48筆位在白雞的大片荒山林地,前年底分割成48筆0.1公頃買賣。

  市府官員查看空照圖,這48筆農地車子根本到不了;而這類農保地,桃園縣復興鄉更多。

  售地廣告“大剌剌”擺路邊

  “中南部農保地買賣更猖獗。”沈美真在臺南看到“出售農保地”廣告,張挂在路邊,仲介買低賣高賺差價,也滿足購地者取得農保資格的需求。

  有錢富豪 爽領老農津貼

  農地自由買賣、農保機制漏洞百齣,不少“假老農”身家豐厚,卻跟著領老農津貼。臺北市一名牙醫在雲林老家有塊田,“醫師娘”去年把戶籍遷回雲林加入農保,領老農津貼。

  “我認識一對老夫婦名下有臺北市信義區百數百平米土地,多年前光是飯店分紅,每次都幾百萬元,得用布袋裝回家,現在因陽明山果園,每月坐領老農津貼。”王英明感慨,這麼惡搞,怎能不拖垮財政?(台灣網 高旭)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