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媒:綠不調戰略 將陷領導危機

2013年10月16日 08:1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0月16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倒閣案”未過,外界好奇民進黨的下一步動作?民進黨團雖喊出“‘倒閣’後就是‘全民倒馬’時代來臨”,卻又未正面響應“罷免”、“彈劾”的步驟,讓外界一頭霧水。倒是有黨內“立委”主張“另辟戰場”,把軸線拉回監聽“國會”,讓臺當局“行政院長”江宜樺上臺施政報告,透過總質詢追查真相。

  在藍大於綠的“國會”生態下,民進黨團所提“倒閣案”闖關失敗,不太讓人意外。外界關注綠營如何找“臺階下”,其實綠營算盤打得精,江宜樺事先“熱線‘立委’”固樁,國民黨團也祭出“跑票就黨紀處分”防火線,種種作為已留下“黨意強壓民意”觀感,綠輸了,藍也沒有贏。

  如今民進黨敗陣,黨內炮聲隆隆,憂心之士已敲響警鐘,提醒民進黨需要的不是找“臺階下”,而是“轉身的藝術”。民進黨若未能即刻調整戰略,還會陷入領導危機。綠營“立委”昨天在黨團大會聚焦兩個爭議點。第一,倒閣未過,繼續杯葛江宜樺施政報告正當性變少,部分“立委”主張比照質詢臺“檢察總長”黃世銘模式,讓江宜樺上臺接受檢驗。“立委”管碧玲今將邀請多位電信專業人士出席“交通委員會”,挑戰臺當局“法務部”監聽調查報告,就是聚焦“用專業求真相”的轉向。

  第二,不少黨內“立委”抱怨“黨中央和黨團決策模式有問題”,宣佈發動“倒閣”前未全面通知“立委”,導致許多“立委”抱怨“‘倒閣’沒有集體告知,失敗卻要集體承受”。

  有黨內“立委”主張,“倒閣案”應作為一個“重要分水嶺”,從此切割監聽風暴和司法關説兩案,不要糾纏不清。兩者都應該追真相,但當事人要接受檢驗、為自己舉證辯護,不應把個人狀況、黨的戰略及“憲政”作為全綁在一起。

  去年民進黨也曾對前“行政院長”陳衝提不信任案,民進黨連續兩年提出不信任案,結果都僅留下“憲政紀錄”。

  臺灣地區相關規定表明“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施政報告之責,江宜樺6度上不了臺,實已脫離“憲政”正軌。先前的杯葛,社會可能見諒,但“見好就收,見不好更要收”,在野黨“倒閣”不成之後,該是讓江宜樺報告並接受質詢的時候,否則“國會”議事長期癱瘓,民進黨只會留下難堪的“憲政紀錄”。(台灣網 朱煉)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