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王建民:臺灣經濟開放程度落後於大陸

2013年10月12日 15:5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0月12日天津消息 10月11日至12日,“兩岸産經合作與創新發展論壇”在天津召開,應邀參加論壇的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教授,就上海自貿區建設以及兩岸經貿合作問題接受本網記者的獨家採訪。

  臺灣經濟開放程度落後於大陸

  王建民説,儘管目前上海自貿區的建設尚未納入兩岸關係及兩岸經濟合作的框架範圍內,但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已經對兩岸經貿關係未來的發展與合作提出新的挑戰。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是大陸新的開放,而臺灣現在的經濟開放程度卻落後於大陸,尤其是對大陸的開放是非常有限的,包括已簽署的兩岸服貿協議。他指出,臺灣對西方經濟體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即除明確列出的領域不開放外,其他沒有列明的行業、領域都開放。而上海自貿區的最大的特點就是“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是非常大的開放。相反,臺灣現今對大陸依然採取“正面清單”管理模式,即以清單方式列明可以開放的經濟領域,這與大陸形成鮮明的對比。

  兩岸經貿合作受島內政治因素制約

  王建民認為,上海自貿區屬於一種“經濟特區”,同時,臺灣也有包括加工出口區、科技園區、自由貿易港區、自由經濟示範區等形式的“經濟特區”,這對兩岸來説,都是一種開放,同時也為兩岸提供了“特區(園區)對接”的機會。他説,臺灣早期就曾提出兩岸“特區對特區”合作的設想,但因島內複雜的政治環境以及主管部門人事的頻繁變動,導致當局政策不穩定,到現在基本放棄了原來主張的臺灣與大陸“特區對特區”的概念與規劃,這讓人很失望。包括近期兩岸服貿協議在臺灣受到爭議都表明,受島內政治因素的制約,臺灣對兩岸經貿的開放趨於保守。當上海自貿區設立以後,島內的工商界、媒體經過思考,認為臺灣應該建立“兩岸自由經濟示範區”。但王建民認為,受島內藍綠政治博弈等政治因素的影響,這一設想很難實現。

  臺灣面臨機遇和挑戰

  王建民説,兩岸經貿關係十分密切,兩岸之間的資金流規模非常大,而且臺灣也開放了人民幣的相關業務。上海自貿區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這對臺灣來説,機會與挑戰並存。大陸經濟規模大,是亞太地區新的經濟中心,兩岸如能繼續合作、開放,兩岸完全可能在大中華地區建立多個人民幣離岸中心,這對臺灣是一個機遇。同時,臺灣也面臨著競爭的挑戰,因而臺灣迫切需要簽署兩岸貨幣交換協議,以保持臺灣的競爭力。

  王建民認為,大陸建設自貿區的優勢在於,大陸經濟規模大、市場腹地大,政策推動效率高。而臺灣的優勢在於,臺灣的經濟發展比較成熟,與國際接軌早,服務業尤其是現代物流、金融以及管理等方面有優勢。(記者 扶海濤)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