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産業界主張核四商轉 以穩定電價控製成本

2013年08月03日 10:5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8月3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立法院”臨時會2日處理核四“公投”案,引發肉搏戰,戰線恐延長至6日。臺灣産業界主張核四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應該續建及商轉,以確保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與達成國際減碳承諾。

  據報道,財團法人臺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表示,核四為重要的基載發電機組,如核四停建,以其他能源替代核電,預估電價將上漲14.14%。其中以染整業、電弧爐煉鋼業等産業影響最大,恐造成2018年實質GDP減少0.43%。

  臺灣鋼鐵工業公會理事長鄒若齊指出,核四若不商轉,核一、二、三廠不延役,估計鋼鐵業2018年成本增加48億到55億元(新台幣,下同),2026年成本會增加125億至155億元。臺灣鋼鐵業上下游的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影響的家庭成員高達100萬人,若核四不商轉,影響的程度無法想像。

  臺灣紡拓會董事長葉義雄表示,目前臺灣紡織業約有4000家企業、16.5萬從業人員,雖然産值不大,但紡織業是臺灣傳統産業,影響層面很廣。

  葉義雄説,近幾年臺灣紡織業跟韓國慘烈競爭,毛利率不到10%,光去年第一階段電價調漲,估計全體産值減少206億元,更遑論第二階段電費調漲,毛利率幾乎面臨腰斬。韓國未來核電廠是要增加,但臺灣要走非核家園道路,可以預見在産品成本墊高下,臺灣將不是韓國的對手。葉義雄指出,核四無法商轉,紡織業是哀鴻遍野,等於是壽終正寢。

  葉義雄表示,扣除老人及小孩,臺灣有消費力的就是25至55歲族群,如果未來因電價上揚、産業外移,薪資可能更往下掉。在相乘效果影響下,內需市場會逐漸萎縮,平均臺灣民眾所得也不可能成長,全民會比較不快樂。(台灣網 周劍)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