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媒:"公債法"三讀通關舉債救窮 恐招致債務危機

2013年06月28日 09:2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6月28日消息 臺灣“立法院”三讀通過“公債法”後,與“立委”輪番上陣發言慶賀的心態不同,臺媒認為,在缺乏“財劃法”修法,並同考慮地方償債能力、財政紀律等配套下,增加舉債額度上限,並不能真正解決“富市窮鄉”的臺灣財政“病灶”,只是會走入跛腳的財政改革。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當局推行“直轄市”升格改制近3年,但“財劃法”、“公債法”等兩大配套法案,一直躺在“立法院”無法過關。直到明年七合一選舉逼近,五市縣市首長群起“喊窮”,“立法院”眾“立委”才突然警覺事態嚴重,加速修法腳步。

  報道指出,遺憾的是,本應同步進行修法、考慮的兩項財政改革法案,卻因“財劃法”爭議過大,當局和各地方政府彼此間為了爭錢、爭權談不攏,導致法案進度停擺,只好擱置到下會期再戰。但“公債法”則因無涉財政大餅分配爭議,反而率先闖關。

  報道説,説穿了,這一切不過是政客們的政治算計,根本就沒人真正在意財政收支、平衡考慮地方舉債還錢能力。反正錢先借到手再説,將來如何償債?留給下一任去頭痛就好。將提高債限當作增加地方財源,不僅是幻覺,更是完全不負責任的作法。

  報道稱,近半世紀以來,遍觀全球國家和地區舉債處理,美國的債限總共調整了75次,光是過去10年間就增加了10次,奧巴馬任內多達4次。“立法院”如果不把提高債限當作一回事,如何能對當局大額舉債發揮嚇阻效果?如此則難保臺灣不會發生債務危機。

  臺當局“財政部長”張盛和曾公開坦承,這次“公債法”就是為了配合五市升格改制而修法,儘管他一再拍胸脯保證,若以GDP年成長3%估算,短時間內當局及地方政府不會面臨舉債破産危機。然而,今年GDP“保3”破功,以當局為例,舉債空間約僅剩4000億元台幣,修法後恐怕撐不到幾年就到達舉債上限。(台灣網 李帥)

  臺灣頻道 臺灣政壇 臺灣社會 臺灣軍事 娛樂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帥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