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美歐學者:臺菲雙方應先冷靜再談判漁船槍擊案

2013年05月26日 11:3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5月26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引發臺灣與菲律賓緊張關係的“廣大興案”,即將進入“司法”互助調查階段,關切此事的美歐學者認為,這是好的發展。另外,雙方民眾近來情緒高漲,互相發泄不滿,西方學者認為,雙方都應先冷靜下來再商討漁船案解決之道。

  馬利蘭州陶松大學(Towson University)歷史教授費世文(Steven Phillips)表示,臺當局提出4項要求,而雙方必須就菲律賓正式賠償和道歉,找出讓馬英九當局和臺灣民眾滿意的解決方式。

  對於菲律賓公務船槍殺臺灣漁船“廣大興28號”漁民的不幸事件,費世文説,“當漁民遭到這種方式殺害,臺灣強烈反應是可以預期的,問題是雙方能否建立長遠及正面的發展。”費世文認為,當臺灣地區與菲律賓緊張關係升高時刻,菲方可能會以“一個中國”政策為由來造成障礙,但或許一段時間後,菲方願意平心靜氣坐下來協商長期解決方案。

  費世文對漁船案發展持樂觀態度,相信未來兩個月雙方都會和媒體保持距離,也許一個月後就會討論解決之道,避免相同事件重演。他也建議,臺灣應找出與所有相鄰地區對話的管道;區域各方也應給臺灣適當的尊嚴,與臺灣對話,防止危機,避免倉促處理。

  5月中旬參加在臺北舉行的“國際法研究論壇”的德國波昂大學法學教授塔蒙(Stefan Talmon)説,在臺北期間,他注意到臺當局對漁船遭槍擊案爭議的反應和臺灣民眾情緒沸騰,返德後持續關注事態發展。

  塔蒙説,臺北和馬尼拉應共同研究如何各讓一步的道歉模式,且談判宜低調,不宜大張旗鼓。但必須注意的是,臺北方面已對菲律賓祭出一波一波的制裁,並在南海護漁,塔蒙分析,菲律賓政府得顧慮民眾感受,不容易在“形同被迫”的氣氛下和臺灣協商,目前不是談判時機,要解決問題,雙方需先冷靜。

  德國杜賓根大學亞洲及東方研究所歐洲當代臺灣研究中心主任舒剛德(Gunter Schubert)指出,臺菲最近爆發漁事爭議,其實僅是一個更嚴重問題的一角,但他預期雙方爭議應該可以早日解決。

  他指出,當菲律賓政府不肯正式道歉而引發臺灣強烈的反應,顯示臺灣要讓國際社會聽到聲音;臺灣護漁行動是在傳達一項政治資訊,表明臺灣在漁業要求上的立場極其堅定。(台灣網 王文英)

臺灣頻道 臺灣政局 臺灣社會 臺灣軍事 娛樂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