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外事部門:臺菲漁船案 境外輿論日漸支援臺灣

2013年05月23日 06:5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5月23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當局“外交部”昨天(22日)表示,臺灣漁船“廣大興28號”遭菲律賓公務船槍擊案,境外媒體了解當局立場及事件真相,紛紛出現友臺輿論。

  臺“外交部”昨日晚間透過新聞稿表示,包括美國及歐盟參、眾議員發表友臺聲明。美國主流報紙《華盛頓時報》、外交專業刊物《尼爾森報導》,菲律賓媒體《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菲律賓星報》《馬尼拉公報》及《馬尼拉時報》等都刊登支援臺灣的報導。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卡登(BenCardin)21日發表新聞聲明對罹難漁民洪石成家屬表達哀悼之意,並敦促菲律賓密切配合臺灣進行調查;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艾斯(Ed Royce)也發表聲明表示,菲律賓政府應向臺灣當局及人民道歉,並向洪石成家屬賠償;眾議員趙美心發言譴責菲律賓暴力行為。

  比利時國會小組共同主席達爾曼尼(GeorgesDallemagne)21日發表聲明,對受害漁民家屬表示哀悼,同時盼臺菲雙方儘快展開協商,以免類似悲劇再度發生。

  境外媒體報導方面,美國《華盛頓時報》21日以“漁民遇害引爆臺菲爭端”(Taiwan-Philippinesdispute erupts after fisherman's killing)為題報導指出,臺灣拒絕菲律賓道歉,是因菲方將罹難漁民洪石成的死亡定位為“不幸與非蓄意的生命損失”,報導並引述“臺駐美代表處”官員發言表示,臺灣在巴士海峽演習目的並非挑釁,而是回應臺灣民眾對洪石成死亡的激憤,並展現當局在水域內護漁的決心。

  美國前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RandySchriver)20日在華府《尼爾森報導》撰文指出,目前亟需菲律賓與臺當局間進行有意義的雙邊協商;相信馬英九及其團隊有能力透圓滿解決臺菲歧異。

  《菲律賓星報》21日以“臺灣官員:我們的要求不過分”(Taiwanese execs: Our demands are notexcessive)為題報導“駐菲律賓代表處”的立場指出,“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主席”培瑞斯(Amadeo Perez)遞交的第4封信函未有實質內涵,致臺灣無法接受;臺灣要求菲律賓政府正式道歉與共同調查本案,要求合理並不過分。

  《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21日以“臺灣代表:道歉信不同版本顯示菲律賓無誠意”(Different versionsof letter of apology show insincerity—Taiwanrepresentative)為題報導指出,臺菲雙方原已在14日達成協定,協議包含1封正式道歉信函,但“菲律賓駐臺代表”白熙禮(Antonio Basilio)後來提交給臺灣的信函內容卻完全不同,道歉信共有4個版本,且內容數次更改,顯示菲律賓政府缺乏誠意。

  菲律賓《馬尼拉時報》20日以“菲律賓官員搞砸與臺灣的談判”(PH official bungles talks withTaiwan)為題報導,臺灣方面原本要接受“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的信函,但後來一通“秘密電話”又改變了一切,若不是菲律賓官員不受歡迎的干涉,臺灣可能早已接受菲方的道歉。

  此外,法新社報導指出,臺灣21日公佈遭菲律賓海防隊槍擊漁船的定位航跡圖,駁斥菲方稱該漁船闖入菲律賓海域的説詞。報導引述臺“漁業署”官員的話指出,漁船上的航行記錄器(VDR)顯示,漁船9日遭槍擊時,並不在菲律賓海域內。

  臺“外交部”自5月21日至22日中午止,續搜獲相關報導33篇,包括美國《華盛頓時報》《美國之音》,墨西哥《太陽報》,阿根廷《德蘭通訊社》,比利時《歐洲商業評論月刊》,法國《法新社》,香港《南華早報》,新加坡《海峽時報》《聯合早報》,菲律賓《菲律賓星報》《每日詢問者報》《馬尼拉公報》及《馬尼拉時報》等境外主流媒體與通訊社。(台灣網 王文英)

  臺灣頻道 臺灣政局 臺灣社會 臺灣軍事 娛樂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