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媒追憶撒切爾夫人:在英國政壇獨領風騷

2013年04月08日 22:2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4月8日消息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今日上午因中風去世,享年87歲。臺灣“中央社”回顧了她的傳奇一生。

  報道內容如下:

  英國前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不僅在英國,在國際間也深孚眾望,生前民調肯定她不但是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國最偉大的首相。

  以不輕易妥協的“鐵娘子”形象深植人心的撒切爾夫人,1979至1990年間擔任首相,主要政績包括:1982年帶領英國在福克蘭戰役中獲勝,與美國前總統裏根並肩合作,結束冷戰,以及加入歐盟並保持英國的自主性等。

  1925年10月出生於英格蘭東部林肯郡商業小鎮格蘭森(Grantham)的撒切爾夫人,執政逾10年,是20世紀英國任職最久的首相,也是英國歷來唯一擔任此要職的女性,在位期間領導保守派大刀闊斧變革。

  1979年5月4日,撒切爾夫人提著印有她註冊商標的手提包,穿著第一套後來有如她制服的藍色套裝,入主唐寧街首相府,自那天起她以直截了當的言詞和鋼鐵般的強勢統禦男性屬下,領導英國走向她想走的方向。

  英國少有首相的姓名被拿來為主義命名,她是其中之一。所謂撒切爾主義主張的是個人、自由和終止階級之分,還有減少國家的控制,提倡民營企業,以及打破相信集體權力的一切事物,由工會以至前蘇聯集團。

  撒切爾夫人上臺後不久,就面臨在位期間最嚴厲的挑戰:1982年,阿根廷佔領了英國在南大西洋的遙遠屬地福克蘭群島。

  英國出兵奪回福克蘭群島,撒切爾夫人聲望飛升,保守黨隨後在1983年的大選擊敗工黨,接下來很快陸續對付礦工、工會和由左派控制的倫敦市議會。

  在國際上,撒切爾夫人也迅速贏得超過她在國內獲得的推崇和尊敬,並與美國總統裏根建立緊密的聯盟關係,與前蘇聯進行冷戰對抗。

  不過,撒切爾夫人最後栽在歐洲手裏。儘管她協助歐盟友邦在1987年成立單一市場,始終對歐洲有所疑慮,終於在保守黨內部引發“宮廷政變”,由梅傑取而代之繼任首相。

  英國民眾認為,撒切爾夫人遠離政壇多年後,影響力仍持續“發威”。當年她將國營事業私有化的政策,促使英國走向市場經濟,迫使工黨放棄老舊的社會主義,開創了英國經濟的全新局面。

  她雖以作風強悍的“鐵娘子”著稱,但跟隨她20年的貼身保鏢曾表示,撒切爾夫人曾為他擦拭鞋上的污物,還整理過執勤保鏢的房間。

  退休保鏢史堤雲斯(Barry Strevens)也曾公開他陪伴撒切爾夫人不為人知的點滴,讓世人認識到“鐵娘子”溫柔與體貼的一面。

  史堤雲斯説,1978年他被指派擔任當時在野的保守黨黨魁撒切爾夫人的保鏢,和撒切爾夫人相處數周後,就臣服於她對下屬的貼心與個人魅力,並轉而開始崇拜她。

  2003年6月,撒切爾夫人的夫婿撒切爾爵士去世,享年88歲。兩人結縭逾50載。

  撒切爾夫人晚年因年歲增長健康狀況惡化,曾發生過數次中風,2005年醫生建議她不宜再公開發表演講,後來健康持續惡化,罹患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症),但她堅忍不拔的保守主義重塑了1980年代英國政壇風貌。(台灣網 李帥)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