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龍應臺赴綠島緬懷受難者 吁真誠面對歷史(圖)

2013年03月16日 21:5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負責人龍應臺(中)16日陪著政治受難者張常美(左 )和郭振純(前右)重返綠島,看著當年白色恐怖時期的槍決名單。(圖片來自臺媒)

  台灣網3月16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負責人龍應臺今天陪同政治受難者重返綠島,從當年登陸沙灘到禁錮靈魂的牢房;她代表當局以最大真誠和慈悲心面對歷史。

  “踏上沙灘,才感覺自己還活著”,龍應臺扶著政治受難者郭振純、張常美到1951年政治受難者被送到綠島,登陸的中寮海邊,這裡是許多苦難故事的開始。

  當時只有22歲的張常美説,她高一那年,參加學生自治會,被依“參加叛亂組織”判刑12年,輾轉送到綠島。

  “不知船要開向何處”,在船上,她聽説,有人莫名其妙被裝入麻布袋,丟到海裏;她心裏很恐懼直到踏上中寮沙灘,才確定自己還活著,她已吐到沒體力,還是走路到“新生訓導處”。

  龍應臺和郭振純、張常美,循著張常美的“苦難之路”來到人權紀念公園,“歷史的回廊”上,密密麻麻寫這“槍決名單”、“白色恐怖受難名單”,名字下方有的寫“無期徒刑”,有的寫“死刑”。

  龍應臺在名單上看到許多熟悉的名字,但有一陌生名字引起她注意,他叫“黃泉”,判處死刑,龍應臺感嘆“這麼剛好”。

  張常美也在名單上找到一個她難忘的名字丁窈窕。她説,當年丁小姐帶著2歲女兒服刑,有1天她被帶走,她抱著女兒去,不久女兒被軍官抱回來,哭個不停,原來女兒的媽媽被槍決了。

  走過人權園區,來到“第十三中隊”,政治受難者的公墓,當時編制只有十二隊,他們私底下將公墓取為“第十三中隊”。郭振純在荒草中找到他好友廖啟川墓碑,他當年因為要選南投縣長被逮捕,最後在綠島過世。

  一行人最後進入政治受難者思想改造和禁錮靈魂的“新生訓導處”和“綠洲山莊”,有人在這裡結束一生的苦難,也有人走出去,迎接新的人生。

  龍應臺説,面對歷史的態度是光明正大不要掉入被政治陷阱消費的窟窿,和片面解釋;再者,以最大的真誠面對歷史,以最慈悲的心面對過去苦難。 

    背景資料:
    綠島舊名“火燒島”,位於臺灣島臺東市東方約33公里的海面上,面積16.2平方公里,由火山集塊岩所構成的島嶼,因長年受風化及海水侵蝕,形成曲折多變的海岸景觀。由於它孤懸海外,地形險要,國民黨敗退臺灣後,在綠島專門修建了關押“政治犯”的監獄。(台灣網 王文英)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