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媒:停建核四是否會漲電價引發大討論

2013年03月05日 08:0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3月5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面對8月可能上場的核四工廠“公投”,未來半年將是“核四利弊”的漫長辯論賽。除核安問題之外,作為“評審”的臺灣民眾,最關切的議題還包括:沒有核四,臺灣到底會不會缺電?電費會不會大幅調漲?

  環保團體:建不建核四 每月電費差五元

  臺電強調,若核四不商轉,3座現有核電廠不延役,到2025年時,電價會比現在漲逾40%。

  環保團體指出,國際能源燃料等成本逐年上漲,電價本來就會漲;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趙家緯根據臺電數據分析,如果核四商業運轉,2010至2025年發電成本平均每年仍將增加3.6%;若核四不商轉,每年發電成本增加4%,等於只差0.04%;以家戶平均每月電費1200元(新台幣,下同)計算,差不到5元。

  趙家緯説,臺電數據還嚴重低估核能成本。臺電估算核一至三廠每度發電成本僅0.72元,包含0.17元的廢料處理成本;但綠盟估算,核廢處理成本應在0.36元以上,是臺電數據的兩倍。建不建核四,電價差異更小。

  臺電:廢核四未來北臺灣將限電

  電夠不夠用,是民眾的另一重大考慮。

  依臺電資料,核四即使商轉,供電也只佔全臺供電6%。環保團體主張,只要將備用容量降至10%以下,就不必建核四。臺灣電力的備用容量長期處於15%到20%,電又不能儲存,“多發的電,都浪費了”。

  但是,臺當局“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對此説不以為然。他説,若把臺電想像成是擁有五條航線的航空公司,只準備五架飛機,“夠嗎?一定不夠!”飛機需要維修,就要有調度的準備;發電機組也會歲修,當然要有足夠的備載電力。

  臺電董事長黃重球去年上任後,與臺當局“經濟部”協調將臺灣備用容量率由16%降至15%,但未得認可。

  臺當局“經濟部能源局”指出,若核四後年沒商轉,另一個隱憂是北臺灣原本就供電不足,屆時限電就是選擇“廢核四”的苦果。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用電量預測 猛蓋電廠沒遠見

  臺電去年預估臺灣用電量,將由2010年的1638億度,成長到2030年的2658億度,每年平均成長2.6%。但這個數字也受到質疑。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説,臺當局“環保署”過去連蓋20多座垃圾焚化廠時,沒有料到有一天臺灣靠資源回收、垃圾減量,焚化廠竟無垃圾可燒;臺電對用電量的預測可能同樣缺乏遠見,投資于節能省電,絕對比蓋電廠划算得多。(台灣網 朱煉)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