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媒:期待江宜樺團隊將對的政策堅持到底

2013年02月18日 11:3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2月18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陳衝任臺當局“行政院長”雖僅一年,但在這一年中,他不顧政治風險為臺灣啟動拆除四個政策炸彈,説是一個“拆彈‘閣揆’”應不為過。這也為接任的江宜樺“院長”打下施政基礎。

  文章摘編如下:

  在過去的一年,能源價格反應成本,減輕了“中油”臺電的虧損壓力;開徵證所稅,雖然細緻度不夠,但仍能算是對民眾在貧富日趨不均所産生的相對剝奪感的回應;而其中最有風險的炸彈,莫過於影響軍公教及勞工的年金改革。

  良藥苦口,個人如此,社會亦然。特別是“短空長多”的革新,代價要在“執政者”的任期付出,甜美的果實卻是在別人、甚至別的政黨“執政”時長成,有多少政治人物願意“如此笨中之笨”呢?

  在政策的推動面,馬陳團隊的表現可挑剔處也不少,簡言之就是政治面的考量太少。但如果認為有了完美的溝通與協調,改革就不會有阻力,也是太小覷了結構性的因素。例如年金問題的本質是“入不敷出”,改革必然不脫“繳多、領少”,而這必然是因改革而受不利影響者所不悅的。

  從選擇“傳炸彈”或是“拆炸彈”,可以看“執政者”想到的是下一代人,還是下一次選舉。特別年金缺口是越晚爆炸、威力越強的炸彈,如果每一任“執政者”都只傳不拆,那麼希臘的現在就是臺灣地區的未來。陳衝執行馬英九的意志,具備“拆炸彈”的決心,這一點民眾會給他應得的歷史評價,而接下來的拆彈任務,將落在今天接任臺當局“行政院長”的江宜樺肩上。

  輿論認為江宜樺是“小馬英九”,其實,民眾在乎的是當局的成績,而不是“行政院長”像不像馬英九。甚至,論斷江宜樺像馬英九也言之過早,嚴格來説,真要挑剔馬英九和陳衝的話,“欠缺政治性格”這一點上兩人是相像的,這也使得他們在執行“對的政策”卻遭遇前所未有的政治阻力。這一點,學政治的江宜樺,在過去的公職表現也表現了不錯的政治敏感度,的確是政治靈活度相對缺乏的行政團隊所需要的人選。

  江宜樺能不能把他所學的政治理論化為政治實際?筆者認為,他的政治彈性會比學法律的馬英九與陳衝更有想像空間。

  此波行政改組還表現出一個特色,亦即成員的選擇由“專才”走向“通才”。馬英九過去的團隊成員偏重“專業”。專業有專業的好,但也負擔了妥協性低、協調性不夠的缺點,個別成員有個人光環,就像是運動的明星隊,個別來看球技高超,上了場卻各打各的。成員具備通才甚過專才,代表的思維應是希望是政策的專業背景由事務官層級決定,而讓政務官負擔更多的政治判斷以及溝通協調。

  特別是,馬陳團隊在政策大方向雖無問題,但在政策執行面確有很多缺失,也期許這些缺失江團隊可以改正。

  例如,臺當局政策常有“見林不見樹”的問題,政策宣示若無法落實到個案正義,那麼再漂亮的政策,也只是華麗的口號。政務官不能被因循保守的官僚風氣、科員政治牽著鼻子走,必須展現魄力,成為政策的領航者。新行政團隊應當要知道,政務官應該有政務官的風範與器度(因為團隊中仍有少數政務官做小了他們的角色),是政務官領導事務官,而不是事務官領導政務官。

  其次,臺當局不必被民粹式“有感無感”帶著走。一個長遠的改革在短期內不只可能是“無感”,更有可能是“惡感”,就好比在大都會裏蓋一條捷運,有可能不經過交通黑暗期,就直接跳到四通八達的捷運連通網嗎?對的政策,別怕挨罵,挺直腰桿堅持到底!

  最後,期待江宜樺行政團隊能帶領臺灣走出過去“方向對、陣腳亂”的困局,希望江團隊堅持對的政策,交出利民(年金改革、人口老化之安養等問題是顯例)的漂亮成績,這不是對江宜樺或馬英九個人的祝福,而是對臺灣的祝福,畢竟臺當局是臺灣繁榮的發動機,臺當局動能滿滿,臺灣才能一飛沖天!不是嗎?(台灣網 焦源源)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