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面臨嚴重生源危機 臺灣學界討論職業教育出路

2013年02月16日 10:3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2月16日消息 據臺媒報道,臺灣地區將於2014年開始實行12年免學費義務教育,範圍涵蓋高中職。受此影響,加上臺灣近年來少子化問題突出,島內的職業學校可能將面臨更加嚴重的生源危機。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受到少子化影響,臺灣的初中畢業生逐年減少。根據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的統計,2012年度島內初中畢業生已低於30萬人,預計2020年將跌破20萬。在高中職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島內職業學校將首當其衝,生源不足的問題已漸漸浮上臺面。

  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自2010年度起,逐步實施“齊一私立高中職學費方案”,首先推動高職免學費,2014年將全面擴及高中。

  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的李彥儀坦言,12年免費義務教育對高職的衝擊“恐怕蠻大的”,過去是讀高職、五專學費明顯低廉。2014年度後,高中免學費就讀,勢必左右學生的選擇。

  李彥儀認為,如果職校和高中的差異不明顯,學生恐怕都會偏好高中,且高中升科技大學、技術學院的管道暢通,“延後分流”甚至是“高職存廢”的聲音,恐怕會越來越大。

  臺灣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專業發展中心執行長張文昌表示,在教育主管部門今年主辦的“人才白皮書”公聽會上,便有人提出“延後分流”的想法,但遭到許多人的反對。他認為,高職著重實作技能,有一定存在必要,尤其現在高等技職(科大、技術學院)學術化明顯,師資偏向研發,難以在技能方面為學生持續加深加廣。

  張文昌指出,不同職業類群,需要的“技術縱深”不一樣,電機類群需要較多的知識背景,便需要7年的培養;而像美容美發類群,著重經驗積累,越早接觸職場越好,高職和五專便是良好的學制設計。

  張文昌説,要彰顯高職培育人才的效能,首先應做好與高等技職體系的課程銜接。以商管類群為例,很多人在高職已念了3年會計,到大學又被從頭教起,相當浪費時間,應有另外的課程設計。

  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卸任官員林聰明建議,技職課程應更有彈性,讓學生培養紮實的實務能力,並透過完善的實習制度,及早與業界接軌。

  臺灣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表示,技職應該幫助學生銜接就業;大學時,可以和企業合作推動“訂單式學程”,除了教授學生基礎核心能力,更可以因不同公司需要的專業技能進行強化。如此一來,不只能縮短學用落差,也大大提升學生就業的機會。(台灣網 何建峰)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