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教授涉詐領經費案 檢方回應求情者訴求

2013年01月07日 08:2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月7日消息 臺灣多所大學教授涉嫌以不實發票浮報、核銷,詐領公款案,引發臺灣各界關注,自臺當局“教育部長”以下,求情者不在少數。不過,偵辦案件的彰化檢方表示,學術界認為依貪污罪起訴太沉重,不過,被起訴的教授有部分疑似收取廠商退傭,卻都説不清錢的用途也無開具的單據,因此才會依法起訴。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檢方這次起訴12名教授、3名研究員、2名助理,其餘是廠商及業務員。被訴的2名助理,都是“正職的行政助理”而非兼職的研究生,他們在教授與廠商接觸後,被指示配合廠商拿不實發票核銷,並經手廠商退傭。

  檢方指出,被起訴的12名教授,向廠商採購研究設備時,不管是議價或招標,通常都有折價空間,但廠商希望維持價格行情以提高獲利,不願公開降低售價。

  雙方密談後,廠商同意按教授要求浮報的金額灌水,提高“建議售價”後進行議價。私下約定“實際售價”。廠商以浮報的建議售價得標後,再把折價的差額,列入廠商內帳名為“預放款”,供教授私人取用,形同教授個人寄挂廠商處的“小金庫”,部分則是直接拿走差額。

  檢方表示,去年5月展開偵查行動前,檢方就召開項目會議討論,確立“不要殃及無辜”的辦案原則,不要讓單純協助教授從事項目研究計劃的研究生助理被牽連進本案。在這一原則之下,檢方在偵辦過程中,發現有20多名研究生助理只是單純跟著教授作研究,用不實單據協助教授報銷,本人未獲任何不法利益,全部網開一面。

  但教授如何運用“預放款”,根本拿不出任何單據,檢方強調,檢方實在找不出“從寬”的理由,只能依法起訴。

  檢方舉例,某助理教授因教學實驗需要,採購一套教學軟體,明知實際價格只有新台幣2萬元,卻要求廠商開立5.8萬元台幣的發票請款,浮報的款項成為這名副教授的“預放款”,助理教授説不清流向,能不依法處理嗎?

  檢察官説,學界呼籲“買A報B”能從寬處理,但關鍵出在“浮報及預放款”,而非單純拿不實發票請款,還有學者請廠商開立3張各新台幣5萬多元的採購不同藥水發票請款,事後卻拿出以前購買的舊藥水讓不知情的行政人員驗收,很明顯是中飽私囊。(台灣網 李帥)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