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媒:臺11月外銷訂單創新高 經濟仍難提振

2012年12月21日 13:5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2月21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當局“經濟部”20日公佈11月外銷接單金額403.7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但委外生産比重也攀升至51.7%,同樣創下歷史新高。臺灣大學經濟係教授林向愷表示,“臺灣接單、海外生産”雖對臺灣地區生産總值有貢獻,但對創造工作機會及提升薪資所得沒有幫助,臺灣經濟仍難提振。

  訂單增加 逾半不在臺灣生産

  臺當局“經濟部統計長”林麗貞表示,外銷接單連續3個月上漲,主要受惠于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需求旺盛,由於美國經濟回溫,帶動資訊通信、電子産品、精密儀器3大貨品的接單增加;累計今年1至11月,外銷接單已突破4000億美元,估計全年接單金額可望超越去年的4361億美元,年增率約1%左右。

  雖然外銷接單增加,但在臺生産比重卻愈來愈低。11月委外生産比重再破紀錄,達到51.7%,已連續3個月刷新紀錄,有一半以上外銷接單不在臺灣生産。

  産業外移 經濟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大

  林向愷表示,委外生産比重過高,顯示産業外移問題更為嚴重,在此情況下,外銷接單金額雖高,卻未完全反映在出口,也無法改善就業環境,臺灣地區生産總值成長不代表薪資成長,薪資沒成長,民間消費就不好;且委外生産等於以海外投資取代在臺投資,臺灣投資難以提振。民間消費及投資都不好,經濟便只能依賴出口,因此,只要國際景氣不佳,臺灣經濟就嚴重受創。

  林向愷説,臺灣最自豪的是電子業,海外生産比重高達5到8成,尤其資訊通信類(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外移最嚴重,1到11月海外生産比重高達84.7%;電子産品(晶圓、IC晶片等)前11月海外生産比重52.3%;精密儀器(面板為主)前11月海外生産比重56.5%。光是上述三大類産品,就佔外銷接單的58%以上。

  接單與出口脫節 經濟難提振

  林麗貞也坦承,臺灣生産外移速度確實有上升,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等資通訊産品,每個月平均接單近100億美元,實際從臺灣出口僅20億美元;這種接單與出口脫節的狀況,使得臺灣經濟仍難以提振。臺當局“經濟部”仍在考慮如何改變統計方式,以確實反映臺灣製造狀況。(台灣網 朱煉)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