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記者眼中的十八大:獲得很正面的訊息

2012年11月13日 13:2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1月13日北京消息 臺灣《工商時報》此次來參加十八大採訪報道的記者無疑是曝光率較高的一組媒體人員,在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招待會和集體採訪中,他們獲得了3次提問機會。在記者觀察到的臺灣媒體提問次數中,幾乎佔了半數。

  針對疑問,《工商時報》記者黃欣笑答,不是只有十八大,在前兩年的全國“兩會”中,他們也是各報道中提問最多的臺媒。這是因為領導對這種大型活動的提問很重視,一向積極爭取。有時11點才開始的採訪,他們8點半就到了現場先佔位置。“付出的多,當然就稍微有比較多的回饋了”。

  作為財經類媒體,《工商時報》此次報道主要關注點在於兩岸關係的經貿部分。黃欣表示,尤其是在兩岸簽署ECFA、投資保障協定也已簽署完成之後,他們“比較關注接下來的服務貿易、貨品貿易的部分”。

  十八大代表、商務部部長陳德銘10日在十八大新聞中心接受集體採訪,回答了臺灣記者有關兩岸ECFA後續商談進程的提問。臺灣媒體關心的兩岸關於服務貿易、貨品貿易以及爭端解決機制談判的完成時間,陳德銘也都有明確回應。

  “陳部長的回答比較具體。先前這樣的時程,臺灣的官員有提過,可是沒有聽到大陸這邊的一些回應,所以我們擔心是不是臺灣單方面設定了這樣的進度。陳部長既然也作了這樣的回應,我們會覺得兩方已經有了這樣的共識,這個事情的進度還是蠻圓滿的”。

  “他給了我們很明確的進程。對臺灣來講,就比較容易知道兩岸的經貿交流接下來可能會朝向一個什麼樣的方向,是一個很正面的訊息。”黃欣表示對陳德銘的答覆比較滿意。

  言及對十八大的感受,黃欣表示可以用“嚴肅”來形容代表們。在這一點上,臺灣《中國時報》記者藍孝威與她有同感。團組開放討論時,他走了幾個代表團,發現有的代表團氣氛就較為莊重,但也有些就相對輕鬆活潑,各代表團風格不一。

  給臺灣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民營企業家代表梁穩根。11月11日晚間,十八大代表、三一重工集團董事長梁穩根在十八大新聞中心接受媒體採訪,他在回答各種問題時直抒胸臆,表達對祖國和對黨的熱愛。藍孝威現場感受了這位代表的赤誠和坦蕩。

  “蠻有趣的。他毫不掩飾自己是忠貞的共産黨員,很熱誠的表示自己很熱愛自己的黨,對他所信仰的一些事物,他所相信的原則什麼的,不會去掩蓋自己的熱情。真的算一個真性情的企業家。”藍孝威説,雖然一般臺灣民眾可能會感覺這樣的表達不妥,“但我覺得,企業家這樣子直接表現出自己的想法,至少是一種誠實的表現。”

  “今日新聞”的陳思豪此次專門來京報道十八大。他關注的議題有兩個:一是領導人換屆的問題;二是經濟增速方面,大陸上半年比較放緩一點,“來看看你們有沒有什麼因應的對策”,現在感覺“整體上看來還很不錯”。

  在京幾日,人生地不熟的他另有感概,“應該提供一點交通,跑來跑去太麻煩了些”。但説到大會組織的採訪安排上,陳思豪覺得“規劃都還很不錯”,記者會“各自都有主題,先講經濟的,再講民生,講一些建設、環保之類的,各種議題都可以讓大家去了解”。

  “中天電視”此次派出10人的隊伍來京報道十八大,沈正彥是其中之一。幾天來,他一直關注著換屆的議題,可惜沒有更多這方面的資訊可供參考報道。不過,十八大即將閉幕,新一屆領導即將産生,他很期待新一屆領導亮相後,能舉行記者會讓大家提問。(台灣網記者 楊麗)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