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幌馬車之歌》出版 歌頌臺灣青年愛國主義情懷

2012年05月20日 14:4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紀實作家藍博洲的作品《幌馬車之歌》新書發表會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台灣網 郭慶娜 攝)

  台灣網5月20日北京消息  19日,臺灣紀實作家藍博洲的作品《幌馬車之歌》新書發表會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該書是以上世紀五十年代臺灣社會為背景,以真實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為素材創作的文學作品,歌頌鐘浩東、蔣碧玉及其同時代的臺灣有志青年為了追求民族解放和社會正義而不惜犧牲的理想主義精神和愛國情懷。

  據了解,該書講述了鐘浩東、蔣碧玉等臺灣青年1936年跨越海峽,到大陸參加抗日戰爭,歷經烽火迎來勝利和光復,但充滿愛國情懷的他們卻倒在20世紀50年代國民黨白色恐怖槍口下的真實故事。同時通過對主人公所經歷的各時期重大歷史事件的描述,讓讀者比較全面地認識臺灣近現代歷史的發展過程,進而讓人們知道自己在兩岸歷史的長河中所站的時空位置,從而作出自我反省與批判。

  該書作者藍博洲説:“多年後,這本書能在大陸出版,我感到興奮。這是一段在臺灣長期被湮滅、在大陸不被了解的歷史,希望這本書可以讓大陸更多年輕人了解臺灣歷史,從而為以後臺灣問題的解決提供幫助。”

  法律出版社社長黃閩認為,《幌馬車之歌》帶給了讀者一段值得記住的臺灣歷史,並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年代鮮活的臺灣青年為民族解放的獻身精神。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建功認為,《幌馬車之歌》的特色在於它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文化,一段歷史。作品再現了一群活躍于“白色恐怖”之中的青年志士的身影,呈現了他們堅忍不拔、義無反顧的獻身精神以及他們炙熱的愛國情懷,帶給了我們思考和啟迪。

  據悉,該書作者藍博洲先生一直以挖掘臺灣民眾歷史並出版相關題材的紀實文學作品為主要工作,此次出版的《幌馬車之歌》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一本,該書既是歷史,也是具有小説形式的非虛構文學作品。(記者 郭慶娜)

  發表會上,《幌馬車之歌》作者藍博洲先生向讀者講述多年來的創作經歷以及《幌馬車之歌》誕生的緣由,並現場放映了一段以此書為故事原型的電影作品《好男好女》片段。(台灣網 郭慶娜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