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品賞中原民俗文化 臺灣記者由衷感嘆(組圖)

2012年03月29日 15:3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三地記者聯合採訪團3月25日上午參訪河南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台灣網記者 王文英 攝)

  台灣網3月29日消息 桃紅柳綠,春色宜人,為期一週的“探尋中原文化,傳承華夏文明—兩岸三地記者聯合採訪中原民間文化藝術”活動於昨日在河南鄭州圓滿結束。活動期間,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台灣網、《兩岸關係》雜誌、河南電視臺等大陸媒體,中國時報、旺報、中華稅務日報、臺灣新聞網、自立日報等臺灣媒體及香港文匯報、香港商報等香港媒體的記者共34人在河南省臺辦領導的陪同下,自鄭州一路西進南下,走進開封、商丘、週口、漯河、平頂山等地的村鎮深處,現場觀看年畫及泥人製作,零距離接觸魔術表演,一次又一次地感受著中原大地民俗文化藝術的不朽魅力,從觀賞到感嘆再到沉思,兩岸三地記者飽嘗了源遠流長的中原傳統文化帶來的震撼與洗禮。

  臺灣《中華稅務日報》記者黃明生是此次聯合採訪團的團長,他雖然已是第5次到河南,但依然表現出對豐富的中原傳統文化的極大興趣。在開封朱仙鎮觀看老藝人製作木版年畫時,他仔細觀察,認真學習,不肯遺漏掉心中任何一個疑問,“木版圖案怎麼刻?”“年畫為什麼用白紙而不是喜慶的紅色?”“人物腦袋怎麼比身子還大?”在老藝人的耐心回答下,他頻頻點頭,不住讚嘆。

  在商丘民權縣王公莊畫虎村參訪時,在每一間簡潔美觀的畫室中,都有人在認真作畫。有的一室之中,竟有十余人在同場揮毫。在看到夫妻畫家、父子畫家甚至三代同堂同場獻藝時,黃明生表示,能把這麼好的藝術延續給後代,是非常有價值的。

  在舞陽農民畫院,黃明生在看完一幅幅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充滿鄉土氣息的畫作後,感嘆中原民間傳統文化在21世紀依然擁有強大的生命力。但他同時指出,大陸農民畫家雖然技藝不凡,但不能僅限于本地本省,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還需利用現代科技智慧手段將産品打入全國,進而行銷世界,讓中華民間文化在全世界發光發熱。

  在參訪行程即將結束之際,臺灣新聞網記者蕭金龍表達了對此行的看法,“民俗是我們祖宗傳下來的東西,這在臺灣比較少見。來中原看民間藝術,對我們以及下一代都很有啟發。”他又不無遺憾地提到,採訪地點很多,幾天的行程下來,看的雖多但不深入,有好多東西需要學習,希望當地政府有更好的安排,讓島內記者能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原民俗文化,從而將其推廣開來。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原大地更是中華文化的薈萃之所,單是中原民俗文化藝術之盛就可見一斑。文化同源,多年來,海峽兩岸以不同方式傳承和發揚著祖國優秀燦爛的傳統文化。一道淺淺的海峽和幾十年的政治紛爭,並不能隔斷兩岸人民對文化之根的認同。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2012豫臺産業合作懇談會上表示,他生長在臺灣,是地道的臺灣人,但也是中國人,希望同為炎黃子孫的兩岸人民不再炮火相向,海峽兩岸永遠不再內耗。當前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熱絡非常,兩岸主政者更應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強化歷史記憶,鞏固文化連接,更進一步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讓中華文化成為兩岸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園,共同把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文化發揚光大。(台灣網 王文英)

  

  兩岸三地記者聯合採訪團3月25日上午參訪開封朱仙鎮回族民間剪紙藝術展(台灣網記者 王文英 攝)

  兩岸三地記者聯合採訪團3月25日下午參訪河南商丘民權縣王公莊農民畫虎(台灣網記者 王文英 攝)

  兩岸三地記者聯合採訪團3月26日上午參訪商丘市柘城縣遠襄鎮泥人李(台灣網記者 王文英 攝)

兩岸三地記者聯合採訪團3月26日上午參訪週口市淮陽泥泥狗(台灣網記者 王文英 攝)

兩岸三地記者聯合採訪團3月26日下午參訪漯河市舞陽農民畫(台灣網記者 王文英 攝)

  兩岸三地記者聯合採訪團3月27日上午參訪平頂山市寶豐縣趙莊鄉魔術村(台灣網記者 王文英 攝)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