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文化人讚許時尚川劇 老劇新顏不靠包裝靠內涵

2011年07月18日 01:4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7日,四川省川劇院為“情係巴蜀——兩岸文化聯誼行”嘉賓演出著名劇目《巴山秀才》。(台灣網 張瑞宸 攝)

  台灣網7月18日成都消息 四川省川劇院17日為“情係巴蜀——兩岸文化聯誼行”嘉賓演出著名劇目《巴山秀才》。一部晚清歷史劇因為精巧的構思與頗具現代感的編排,成功博得臺灣嘉賓的陣陣喝彩。

  《巴山秀才》根據清代光緒二年四川“東鄉慘案”的史實改編而來,以巴山連年乾旱為背景,描寫了秀才孟登科從“兩耳不聞窗外事”,到目睹巴山慘案後逐步覺醒,從明哲保身到仗義鳴冤的曲折過程。劇中飾演“孟登科”的是曾獲得戲劇界最高殊榮“梅花獎”的陳智林。

  “雖然是地方劇,但是完全可以看懂,而且裏面的一些臺詞很有意思,我很喜歡。”來自臺北的“80後”周振瑜在臺灣就喜歡看一看戲劇演出,頭一次看大陸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戲劇卻一點也不覺得乏味,直讚好。

  臺灣戲曲學院藝文中心主任張文美也認為這出時尚的川劇,很成功。“整部劇地方特色濃郁,臺詞裏也加入了很多流行的常用語,讓傳統戲劇更加貼近生活、吸引觀眾。”

  觀看過大陸眾多傳統戲劇表演的臺灣藝術家江宗洪,則更關注兩岸傳統戲劇如何在“不媚俗‘的前提下,吸引年輕觀眾、保持戲曲活力。

  《巴山秀才》的整個舞臺佈置簡樸而不簡單,以薄紗做的巨型畫幕上,繪有清代白描風格的繪畫,以畫幕的橫向移動營造出不同的空間和氛圍,舞臺道具則遵循傳統的一桌二椅格局。江宗洪對此很是讚許。

  “戲劇的傳承需要的是提升,而不是媚俗,傳統戲曲要吸引觀眾,不是靠花哨的包裝,出色的故事、有實力的演員、精巧的結構才是重點。”江宗洪説,臺灣的歌仔戲與布袋戲等傳統戲劇也曾為了吸引觀眾使用一些頗具娛樂性的舞臺效果,但這種新鮮感只能持續一時,要培養忠實觀眾不能靠耍小聰明。

  “兩岸的傳統戲劇發展中都存在過於注重外部包裝的現象,這是個必經過程,但《巴山秀才》的演出讓我很驚喜。”(記者 張瑞宸)

17日,四川省川劇院為“情係巴蜀——兩岸文化聯誼行”嘉賓演出著名劇目《巴山秀才》。(台灣網 張瑞宸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