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青年追尋辛亥歷史足跡:想要知道得更多、更細

2011年07月09日 02:3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7月9日南京消息 “追尋歷史的足跡”之“成就之旅”活動已經走過上海、蘇州,現在已走進南京。在這場以紀念辛亥革命為主題的參訪活動中,回顧幾天以來的所見所感,來自臺灣的同學在感慨之餘,更表示“想要知道得更多、更細”。 

  雖然是在山水江南進行的活動,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卻不是大家記憶最深的畫面。問及此行的印象,多數首先表示的就是那些與辛亥革命相關的種種影像。

   在上海,臺灣交通大學的林宗翰拿著一張百元新台幣,在孫中山先生故居的眾多照片中四處尋找、比對,希望能發現新台幣上先生肖像的原型。當看到孫中山先生那張時任廣州大元帥的辦公照時,欣喜、驚訝得無以言表。對他而言,新台幣上的“國父”肖像是否確有歷史依據,是很重要的問題,而在上海的一棟小洋房裏,歷史與現實就這樣在他面前聯結到了一起。 

  無獨有偶,林宗翰的表現在另一位臺灣同學身上也發生了。在復旦大學的校史館裏,臺灣中山大學的郭繐綺不斷尖叫:身為中文系在讀碩士的她,在復旦校史中發現了一個又一個學科裏鼎鼎大名的泰斗:郭紹虞、陳望道、劉大傑……“他們的著作是我們的教材”,“天天念他們的書”,突然在這裡看到他們的影像和記錄,“感覺特別親切、特別興奮”。 

  成功大學的劉秀玲回顧她的參訪歷程時表示,此次參觀印象很深的就是看到了孫中山先生現實生活的一面,他的家庭生活、工作場景、穿過的中山裝、佩過的長劍等等,通過這些細節的場景、物飾“感覺可以更貼近的了解他”。中興大學的洪素英對孫中山、宋慶齡的歷史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感觸。她説,“可以想像,當時他們的人生境遇是多麼艱辛,而他們所做的選擇與堅持又有多了不起”。 

  洪素英很滿意孫中山和宋慶齡兩座故居的豐富展品與良好保存,但好思的她還有自己的想法:建築與物品只能反映一部分歷史,窺得偉人的一些人生片段,紀念館現有的內容並不能完全滿足她,因為她“想要知道他們(孫中山、宋慶齡)生命歷程裏諸多轉換的更多故事”。(記者 楊麗)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楊麗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