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周志懷:2008年以來兩岸合作取得“四大成果”

2011年03月23日 10:1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3月23日北京消息 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今天上午在北京表示,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轉折,兩岸在反對“臺獨”和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合作,兩岸在經濟、文化以及其他各個領域的廣泛合作,已經呈現出諸多成果。

  周志懷指出,這些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2008年以來的兩岸合作實踐充分證明:“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兩岸關係發展基本思路,不僅十分貼近兩岸發展的現實,也取得了顯著成果。2008年以來簽署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等15項協議,為兩岸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二是從政策選擇的角度來説,兩岸合作都已成為兩岸決策機構的不二政策選項,從而決定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方向,併為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是兩岸間的大合作,充分彰顯了長期以來未能實現的“合則兩利”的價值觀念。兩岸關係發展實現了從“分則兩害”向“合則兩利”的轉變。和平紅利與經濟紅利的效益日益顯現,“和則兩利”成為新的主流民意,越來越多的民眾加倍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

  四是兩岸合作所取得的既有成果,充分展示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和平前景,展示了中華民族振興的美好前景,2008年以來已經形成的合作模式,必將深刻地影響今後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走勢和格局。

  同時周志懷也指出,兩岸合作雖然不斷取得新的重大進展,但今後也面臨著新的複雜因素:

  第一,隨著臺灣選舉週期的臨近,島內政爭、特別是“臺獨”分裂勢力對兩岸關係發展的負面影響會增加。從這個角度來説,如果要實現兩岸持續合作,就必須要不斷排除這些政治因素的干擾。

  第二,兩岸長期以來的固有政治分歧短期內難以得到解決,從根本上阻礙著兩岸關係的突破。如何在持續合作中逐步解決兩岸的政治分歧,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

  第三,兩岸關係的發展模式也需要實現不斷創新。2008年以來,兩岸形成了以海協與海基會協商、談判並簽署協議為重要動力的“協議拉動型”的發展模式。隨著兩岸協商的制度化,兩岸今後在推動簽署更多協議的同時,也需要尋求新的增長亮點。

  周志懷還表示,期待兩岸學者面對兩岸發展的新形勢,就如何鞏固既有成果,保持兩岸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為兩岸持續合作積蓄新的能量發表真知灼見,形成新的共識和研究成果,從而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深化。

  周志懷是在全國臺灣研究會舉辦的第三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上發表以上觀點的,作為全國臺灣研究會搭建的重要學術平臺,從2009年起,全國臺灣研究會每年舉辦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今年已經舉辦到第三屆,來自海峽兩岸的近四十位青年學者參加了此次論壇。(李傑)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