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ECFA早收産品採購降稅效益説明會在京舉行

2011年01月20日 16:0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ECFA早收産品採購降稅效益説明會”20日在京舉辦,圖為臺北世貿中心副總經理黃文榮致辭(台灣網 趙輝 攝)

  台灣網1月20日北京消息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攜手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20日在京舉辦“ECFA早收産品採購降稅效益説明會”,吸引了200余名兩岸商業界代表參與。

  説明會邀請了商務部臺港澳司副司長康文、臺北世貿研究總監巫英臣、北京農産品流通協會秘書長王兢分別針對“ECFA降稅商機説明及臺灣供貨商對接管道介紹”、“ECFA優惠政策及早收清單效益”、“自臺採購經驗分享”等進行宣講及説明。

  臺北世貿中心研究總監巫英臣在説明會上指出,今年1月實施貨品貿易之早期收穫清單,臺灣貨品納入大陸降稅之早收清單專案有539項,其中農産品18項、製造業産品521項,包括石化、機械、紡織、運輸工具、鋼鐵、金屬製品、電機、小家電及手工具等,將在兩年內分三個階段降稅,最終的結果是零關稅。“以臺灣貨品納入大陸降稅之早收清單為例,從2011年1月1日起,以前大陸進口臺灣的産品,關稅小于或等於5%的産品,關稅就直接降為零;關稅處於5%到15%之間的産品,降為5%,對於多個行業均是重大利好。”  

 

   商務部臺港澳司副司長康文作為兩岸有關ECFA談判中的一員,參與了從ECFA的可研、擬定、商簽的整個過程,她在説明會上詳盡解釋了ECFA的由來、基本內容以及發展趨勢等問題,她認為ECFA既具綜合性又具前瞻性,既具開放性又具漸進性,兩岸均應認真研究、努力推動。她認為:ECFA早收清單的最大意義不是降低關稅,而是促進兩岸産業的整合,兩岸的企業可以“低成本、高速度”面對國際競爭。

  臺北世貿中心副總經理黃文榮同樣認為:降稅是讓ECFA的效果在短期內可以看到,但是ECFA作為兩岸經貿交流的長效機制,可以促成兩岸的産業合作,這個影響面遠比降稅要來得大。

  大陸是臺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及第二大進口來源。2010年,臺灣貿易總額達到5260億美元,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金額高達1147億美元。今年ECFA貨品貿易早收清單生效後,專家預估兩岸貿易總額將穩定增加,臺北世貿中心建議臺商應搶抓後ECFA時期的大好商機。

 

  此次説明會的許多企業也表示,自ECFA正式實施後,列入早收清單的一系列商品獲得的關稅減免與服務貿易領域很多限制的取消,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陸與臺灣經貿合作的信心。ECFA的實施將有助臺商提升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和佔有率。(記者 李徽)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徽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