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更新觀念轉變思維 "鐵嶺模式"開創趕超式發展新路

2010年12月17日 01:01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鐵嶺市情況説明會(台灣網 孫金誠 攝)

 

 

鐵嶺市委書記李文科接受媒體採訪 (台灣網 孫金誠 攝)

 

  台灣網12月16日鐵嶺消息 16日,“全國網路媒體遼寧行”媒體採訪團來到了此次採訪活動的最後一站—鐵嶺市。市委書記李文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十一五”期間,鐵嶺最大變化是鐵嶺人的思維方式變了、思想觀念變了,形成了“鐵嶺模式”,通過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更新觀念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業地區、後發地區的發展之路。

  李文科説,昔日的鐵嶺作為遼寧省的糧倉,農業是它的一大經濟特點。但是由於經濟總量小,工業化水準低,城鎮化水準低,産業結構不合理,這種“一小兩低”結構制約著鐵嶺的發展。

  李文科認為,落後是一種資源,覺醒更一種難得的資源,承認落後是一種胸懷,找到差距是一種境界,縮小差距是一種能力。“我們應該承認落後、不甘落後;承認差距,縮小差距”。模倣只能追隨,創新才能跨越,沒有創造性的思維,就沒有創造性的工作,也不可能有超常規的發展。鐵嶺的希望在開放,出路在改革,靈魂在創新,重點在工業,關鍵在環境,核心在項目,富強靠發展,不發展就會被邊緣化。

  針對鐵嶺的發展狀況,市委市政府緊緊把握住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遼寧省沿海開放戰略、瀋陽經濟區戰略中的機遇,負重前行,探索和摸索出一套鐵嶺趕超發展的跨越之路,經過幾年的努力,實現了向“兩大一強”即經濟總量大、城市規模大、地區功能強發展態勢的重大轉變。鐵嶺人也不再是歪戴鴨舌帽的土土窩窩形象了。

  李文科表示,過去的5年是鐵嶺經濟發展速度最高、經濟發展品質最好、經濟實力提升最快的5年,也是鐵嶺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社會事業成就最顯著,鐵嶺百姓得到實惠最多的5年,更是鐵嶺人創造奇跡、改寫歷史,更加自豪更加有信心的5年。

  “我認為‘十一五’期間,鐵嶺市最大變化是鐵嶺人的思維方式變了、思想觀念變了,形成‘鐵嶺模式’”李文科強調,這種模式就是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改革開放為牽動,以工業化為支撐,以城鎮化為依託,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以發展縣域經濟和工業園區為突破口,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水準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實行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趕超式跨越之路。

  “鐵嶺模式”有力地促進了新鐵嶺、大鐵嶺的建設。它所創造的最大成就是讓鐵嶺人見證了沈鐵工業走廊,挺起了鐵嶺經濟發展的脊梁。截至今年末,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達到780億元,是前5年的3倍;地方財政一般性收入今年突破80億元大關,是前5年的6倍多;固定資産投資超過1000億元,是前5年的9倍。鐵嶺市經濟總量和城鄉面貌發生了巨變。

  實踐證明,鐵嶺正在走出一條以農業為主導的經濟欠發達地區或後發地區實行趕超式、跨越式發展,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推動鐵嶺由農業大市向經濟大市跨越的新道路。(記者 孫金誠)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孫金誠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