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王毅:謀求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

2010年10月20日 16:47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 (台灣網資料圖片)

 

  台灣網10月20日消息 紐約時間10月19日晚,剛剛抵達美國訪問的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在紐約地區兩岸僑胞大型招待會上發表演講。王毅回顧了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取得的重大進展,向為此做出積極貢獻的兩岸僑胞致以誠摯謝意。王毅表示,謀求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是此次演講的主題,同時也是他希望發出的一個明確資訊。

  王毅説,為什麼要謀求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因為兩岸關係改善的時間還不長,兩岸之間仍有不少尚未解決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又不斷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我們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仍有一部分臺灣民眾對大陸缺乏了解,還有一部分臺灣民眾尚不適應兩岸關係的全面改善。其實,兩岸關係的發展有其內在需求和客觀規律,快一點或者慢一點都是正常的,不必人為地干預或改變,關鍵還是要謀求和保持穩定發展,這樣才能避免出現波折,只有行穩,才能致遠。

  怎樣才能謀求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過去兩年來,兩岸雙方已形成不少有效思路和做法。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本著先經後政、先易後難,推動兩岸關係穩步發展。深化經濟合作仍是今後一段時期的重點。我們將繼續通過兩會渠道務實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爭取達成新的協商成果。我們將繼續以健康有序的方式擴大兩岸各界人員相互往來,同時積極加強文化教育等其他領域的交流。王毅説,“先易後難,先經後政”不是機械和絕對的。先易後難,其實是易中有難;先經後政,實際上是經中有政。兩岸關係中存在一些多年積累的難題和政治分歧是客觀事實,早晚需要兩岸雙方在條件成熟時通過平等協商加以妥善處理。目前兩岸就政治、軍事等複雜問題的商談一時還談不起來,但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政治對話增進了解,積累共識;可以通過學術界的民間交流為將來的商談進行探討,預作準備。

  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保證來自何方?首先是應當繼續“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其中,建立互信是關鍵,而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則是建立互信的基礎。堅持並鞏固這個基礎,就能夠切實擱置爭議,確保兩岸關係的基本穩定。不斷增進和深化政治互信,特別是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問題上形成更為清晰和明確的共識,就能夠在擱置爭議的基礎上求同存異,進而聚同化異,為推動兩岸關係提供持續不斷的動力,引導兩岸關係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兩岸關係穩定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臺獨”分裂勢力仍是當前兩岸關係改善發展和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 “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一天得不到徹底和有效遏制,臺海局勢就一天難以從根本上穩定下來,兩岸關係就會始終受到干擾和破壞,甚至面臨停滯和倒退的風險。因此,從維護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確保臺海穩定的共同需要出發,我們必鬚髮出明確信號,拒絕任何形式的“臺獨”行徑;必須採取堅定的態度,維護目前得來不易的良好局面。

  王毅表示,明年我們將迎來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對於海內外中華兒女來説,重要的是從百年來中國的坎坷歷程和先賢的奮鬥犧牲中獲得有益的啟迪。回首百年,中華民族曾經歷經磨難,中華兒女更展現出一幅前仆後繼,奮力抗爭,追求真理,自強不息的歷史畫卷。孫中山先生當年第一個喊出“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他還明確指出,“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這一發自肺腑的忠告,至今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王毅説,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面對這樣的歷史責任和民族大義,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摒棄歷史恩怨,超越政治分歧,義無反顧地團結在一起,為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海峽兩岸尚未統一。面對這一歷史造成的民族傷痛,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當承擔起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以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增進民族整體利益為己任。

  王毅強調,海外僑胞的命運從來都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不管大家來自大陸還是臺灣,都始終懷抱著一個共同的期盼,那就是中國一定要統一,民族一定要富強。實現了中國的統一和全民族的團結、和諧、昌盛,全體中華兒女就能夠昂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能夠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大紐約地區華僑華人及臺胞社團約120家260余人參加了招待會。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