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專訪客家學者:兩岸同根同源情 天下客家是一家

2010年10月18日 07:57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客家民俗博物館館長陶曉俊接受記者採訪(台灣網 陳寧 攝)

  台灣網10月17日贛州消息  “天下客家是一家,贛南客家搖籃也是臺灣客家鄉親的家。兩岸同根同源的客家文化,讓我們之間的交流不會存在障礙。”客家民俗博物館館長陶曉俊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對兩岸客家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做出了以上闡述。

  作為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第二站,今天採訪團一行來到了位於贛州市贛南師範學院內的客家民俗博物館。這是一家以展出客家民俗文物,宣傳客家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也是目前大陸館藏客家文物最多的博物館。在這裡,小到一支客家女用的髮簪,大到客家人使用的滿屋傢具,館內收藏的7000余件藏品,生動形象的展現出了客家人的智慧與文化。

  “客家不是一個民族,而是一個民係,自東晉以來客家人一共經歷了6次大規模的遷徙過程。”館長陶曉俊對客家文化有著長年的深入研究。他表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有將近一億的客家人,其中大部分客家人主要聚集在贛南、閩西、粵北等地區。贛州以其客家人聚集最多,因而享有“客家搖籃”之稱的美譽。

  作為省級的重點研究機構,客家民俗博物館長期以來和臺灣的多所大學建立了學術研究、成果共用的交流機制,並且定期舉行兩岸三地的客家文化論壇。陶館長指出,臺灣在客家文化的研究方面起步較早,無論是客家的歷史、民俗還是經濟,很多領域都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研究機構,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隨著客家熱的興起,大陸作為後起之秀在許多研究方面還需要向臺灣學習和借鑒。

  陶館長認為,兩岸具有同根同源的客家文化,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臺灣的客家人,還是大陸的客家人,他們的語言、民俗、甚至身體裏多數的DNA密碼都是一樣的。客家文化的特點就在於他的多元性和地區的融合性,陶館長相信,只要海峽兩岸的客家人秉承著“天下客家是一家”的認同感,那麼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擋彼此的交流。

  能夠在臺灣成功的舉辦一次客家文物交流展,這一直是陶館長最大的心願。陶館長表示,隨著兩岸文化交流的熱絡,客家文化作為兩岸共通的文化一定會散發出他的光芒。他表示,待時機成熟,他將把贛州客家博物館裏藏品帶到臺灣進行展出,儘自己的力量,推動兩岸客家學術領域的交流走向大團圓、大融合。(記者 陳寧)

客家民俗博物館內展示的客家人祭祖的場景(台灣網 陳寧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