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綜述:兩會臺籍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展赤子心懷

2010年03月13日 07:5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3月13日北京消息 今年的全國兩會,在兩岸和諧的大背景下召開。面對新形勢,兩岸如何以新的思路尋求新的突破?作為代表臺灣同胞在兩會中發聲的臺籍代表委員們,兩岸人民腦中的問號,就是他們積極建言獻策的動力。兩會即將落幕,回顧這些臺籍代表委員的言行,閃爍在他們專業智慧背後的,是一顆顆令人動容、拳拳為民的赤子之心。

  關於ECFA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今年將透過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促進互利共贏,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趙啟正也表示,大陸對臺灣的讓利可以更為慷慨。對臺有利、對臺讓利,在兩會期間廣獲臺灣媒體報道。無論會場內外,ECFA都是逃不開的熱門話題。

  “君子和而不同。商簽ECFA的過程中,有些行業暫時不能達成共識,沒有關係。大陸慷慨一點,給一段調試期也是考察期,從實踐中對情況有個客觀認識,自然就知道機遇何在了。”政協臺聯界別委員紀斌援引孔子的話提出了建議。

  出生於臺北的人大代表陳雲英認為,ECFA是要在互利的情況下簽署的,誰也不能僅考慮自己單方面利益;同時它也對雙方的産業有衝擊,“我的臺灣同胞們要思考,轉移勞動力密集型産業,是促進産業升級,提升經濟實力的一種機遇,不能過度情緒化,要解讀好ECFA。”

  關於兩岸農業發展  

  兩會上,兩岸農業發展成為臺盟、臺聯界別政協委員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臺盟界別委員張華軍告訴記者,在解決臺灣南部農民農産品的困難問題上,如何讓臺南過剩的農産品推銷到大陸,如何運用採購渠道惠及臺灣生産第一線的果農,如何加強兩岸農業方面的互利雙贏,兩岸將在2010年更深入地探討和交流。

  作為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方面的重要舉措,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已為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孔令人代表建議,應該進一步細化、完善促進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的政策,進一步推進兩岸農業的合作與發展。 

  關於臺胞在大陸的權益

  吳邦國委員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通過檢查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的實施情況,加強對臺灣同胞到大陸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這一表述讓臺籍代表們倍受鼓舞。針對臺胞、臺商反映的相關問題,胡有清代表將就該法的修訂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根據實踐進一步明確責權,進一步保障臺商的基本權益。

  針對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出現了新一波臺灣中小業者來大陸創業謀發展的熱潮,陳耀中代表建議,希望對臺灣中小業者和臺胞青年到大陸創業發展給予積極鼓勵扶持。

  如何使臺籍畢業生順利地在臺資、私營等企業之外的單位——如高校、醫院等單位就職?魏麗惠代表建議,是否可在北京、上海、廣東等臺生較多的省市集中解決,比如完善臺胞證管理辦法、出臺類似永久居住管理辦法等的政策,允許他們在企事業單位工作,“這可以讓真正好的人才留下,會對合作交流,對祖國和平統一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關於民族和諧

  身為臺灣少數民族一員的人大代表陳軍建議,大陸的一些民族自治區,可以和臺灣少數民族族群相對應的結成姐妹村、民族村等。另一位臺灣少數民族代表、臺聯界別委員陳傑也建議,扶持臺灣少數民族産業、團結傳統勢力、促進兩岸少數民族深層交流、多領域交流。

  臺盟界別委員駱沙鳴則認為,打造兩岸客家文化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豐富和傳承兩岸客家人同根、同源、同宗、同文的文化記憶,是促進民族和諧、海內外和諧和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要環節。

  關於兩岸文化交流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一個民族真正有力量的決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進程,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刻論述了文化的內涵,讓許多為兩岸文化交流奔走多年的代表委員們深受感動。
  
  “朱子文化地域特色明顯,又能夠充分展現海峽西岸風貌。”臺聯界別委員簡少玉經過深入調研,在提案中建議兩岸共同打造“朱子”文化品牌,促進閩臺文化交流向深度和廣度方向發展。

  人大代表張雄認為,世博會是兩岸文化認同和情感交流的平臺,他建議“以世博為契機,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並且希望世博會結束後,仍以此為契機,促進島內知名藝術文化表演團體登陸演出,加強兩岸文化交流。

  關於兩岸專業領域的交流

  誠如張華軍委員所指出:隨著兩岸一系列交流協議的洽談和簽訂,兩岸交流將不僅僅局限于宏觀方面,兩岸專業機構的互通往來將越來越廣。

  孔令智代表經過調研,向人大提出加強兩岸法律服務界交流和合作方面的建議。

  胡有清代表建議兩岸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因為“大陸與臺灣在科技方面具有各自優勢,共同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對於推動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臺盟界別委員孫南雄建議,兩岸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取長補短、相互融合,探索既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又能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教育模式。

  回顧臺籍代表委員們的建言獻策,可以更深刻地領會到人大臺灣代表團團長梁國揚所説的:兩岸經貿往來的深入,帶動了兩岸人員往來的熱絡,兩會上涉及臺胞利益的議案提案逐年增加。其實,臺籍代表委員們的建言獻策,又何止僅限于兩岸議題而已?祖國建設的方方面面,都有他們調研與建言的身影。2010年兩會即將結束,但他們為兩岸發展出謀劃策的行動不會結束,為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進程貢獻力量的心意更是永遠不會結束。(趙靜)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