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衛生署長”痛批選舉綁架政策 吳敦義兩退辭呈

2010年03月10日 08:4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當局“衛生署長”楊志良閃電辭職,昨天與平面媒體吃便當輕鬆餐敘,談到健保問題仍難掩激動。來源:臺灣《聯合報》

  台灣網3月10日消息 綜合臺灣媒體報道,因健康保險(健保)虧損嚴重,無法認同臺當局“行政院”所提費率調整方案,臺當局“衛生署長”楊志良前日閃電辭官後,昨天再發表“頻繁選舉,禍國殃民”聲明,對於政策遭選舉綁架、停擺,政治人物置政務不顧,表示極度不滿,建議全民“公投”,限制選舉次數。

  馬英九與臺當局“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都再次表達慰留楊志良。吳昨天上午先在楊志良辭呈批慰留,楊志良中午再上辭呈,吳再次退回。吳説,目前唯一念頭就是要楊留下,還將親自拜會。

  關於健保

  楊志良談辭職動機

  因健保調整案與“行政院”不同調,臺當局“衛生署長”楊志良辭官走人,昨天他首度談到辭職動機:“我的想法非常單純,這樣上面就不得不處理健保問題”。

  楊志良説,“行政院”第一次提出差別費率調整方案時,他就曾解釋行不通,“對個人沒問題,每個人只出一個便當的錢,但企業怎麼辦,他們一定會提告的”。楊志良説,他本來沒有這麼想辭職,上週五知道健保調整方案不被支援,差別費率又行不通,就決定要辭。

  談到健保,楊志良難忍激動。平時搭大眾運輸工具上下班、穿大賣場西裝的他,難得上館子,曾去過王品牛排館兩次,每次都是大排長龍,楊志良不解:“一客王品牛排的錢,可以繳好幾個月健保”,民眾每個月少吃一個便當,就可以讓健保維持下去,為何保費調整這麼困難?

  拱前任葉金川回鍋

  楊志良辭意甚堅,他甚至談到下任“署長”人選,説當初是葉金川“害他”當“署長”,支援葉金川回鍋。不過,自從楊志良宣佈辭職後,葉金川始終關閉手機,家人則説他出門不在家,外界無法與他聯繫。

  楊志良説,去年葉金川透露想辭職投入選舉,找接棒人選時,大家都指向他,要他出來接“署長”。楊志良説,當年他跟葉金川一起規劃全民健保,葉是很合適的“衛生署長”人選,他還開玩笑,“誰叫葉金川害我,應該要回來處理一下,我要報一箭之仇”。

  一名中部民意代表表示,葉金川了解民意,對健保政策也熟悉,最重要的是他能與民意代表溝通,是最佳人選。一名藍營民意代表也説,“衛生署長”不適合讓學院派擔任,他們理想性格太濃,見樹不見林,葉金川是最適合的接棒人選。

  臺當局定調差別費率

  國民黨昨日召開中山會報,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林鴻池會中表示,黨團上午已和“行政院”取得共識,支援“行政院長”吳敦義提的差別費率方案,但也支援慰留“衛生署長”楊志良。不過,由於差別費率可能涉及修法,馬英九在會中裁示,是否修法,由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研議,並積極推動。

  有關差別費率方案,“行政院”的構想是能者多付,薪資愈高者負擔的保費愈高,費率也就愈高,費率上限是6%,希望七成五的民眾不調漲保費,也就是月薪在五、六萬元(新台幣,下同)以下者不增加保費。如此一來,健保費率可能由現行4.55%調漲至5%到6%間不等,投保金額上限則由現行131700元,調整到182000元,不過細節仍待進一步試算。

  對於楊志良提出每月薪資高於2.4萬元以上,健保費就要調漲,吳敦義昨日表示,以臺灣目前經濟狀況,他不忍這樣的調整方案,希望標準能夠提高為每月薪資4.5萬元、5萬元,甚至更高。

  官員憂心失業率恐增

  楊志良反對“行政院”版的健保差別費率,除了缺乏法源,“健保局”官員進一步解釋,若僱主負擔員工及眷屬保費三級跳,屆時恐引發中高齡勞工裁員潮,有違調整保費初衷。

  吳敦義希望七成五民眾不調保費,主張採取差別費率,如此雖僅有二成五民眾漲保費,但保費調幅勢必極高。健保官員指出,在現行健保制度下,僱主本來就必須負擔員工六成保費,再加上平均眷口數為0.7,每雇一位員工,其實是要支出1.7人的保費。以有千名員工、平均薪資八萬元的科技公司為例,老闆每年負擔員工及眷屬健保費4400多萬元,若費率調高到5.15%,每年就要增加600萬元支出。

  楊志良前天閃電辭職,並公開“衛生署”採單一費率版本,由現行4.55%調高到5.09%,但月投保薪資在24000元以下者由當局補助差額。“行政院”劃出月薪五、六萬元以下者不增加保費的安全線,經“健保局”多次試算後,發現根本無法達到3/4人口不調保費的目標。“健保局”官員私下抱怨:到“行政院”報告已很多次,但長官一天到晚都在變,就連“署長”辭職當晚,長官還又要調整。

  業界:二代健保不推動 換人也沒用

  楊志良閃電辭職,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認為,“行政院”若不以行動推動二代健保,“換再多署長都沒用”。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明濱指出,“健保法”賦予行政機關法定費率內可徑行調整,如今一切以選票考慮,造成健保永遠入不敷出,最後受苦的是民眾。區域醫院協會理事長蘇清泉也説,臺當局要“衛生署”維持七成五民眾不調保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眼看健保撐不下去,“十個楊志良也不夠用”。

  不過,臺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張苙雲則表示,民眾真正在意的不是每月多付一個便當的保費,或五到七成民眾不受調漲影響,而是不滿臺當局對健保財務管理不彰等問題,竟要全民承擔。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也説,目前無論採單一費率或差別費率調漲保費,全都是“救急不救窮”,無法挽救已經健保財務,也看不出臺當局改革決心,因為“行政院”根本未將二代健保修正案列為“立法院”優先審議的法案。

  病友:只要留住健保 寧可少吃一點

  “楊志良請不要走!”高雄市抗癌服務協會執行長康高瑜昨天説,楊志良是少見敢説敢當的臺當局“政務官”;健保虧損嚴重,“我寧可少吃一個便當”,多繳一點保費,也不能讓健保倒。康高瑜説,她是胃癌患者,是健保受惠者,18年來病情控制良好。很多癌友抱怨,自費項目變多了,醫療品質大不如前。希望臺當局能釜底抽薪解決,而不是讓“衛生署長”一個個求去。

  高雄市忘憂草憂鬱防治協會理事長、精神科醫師林耕新説,全世界找不到比臺灣更便宜的健保,像50分鐘的深度心理療諮商,幾年前美國就已收費近5000元,但臺灣健保給付只有四、五百元,比按摩還便宜。林耕新説,健保給付東折西扣,醫院為降低成本,只好減少醫療人力,“如果保費適度調整,能換來更好的醫療品質,何樂不為”?

  關於選舉

  痛斥臺灣選舉頻繁

  楊志良昨天中午回“衛生署”再度打包,除再次表達辭意,更進一步痛斥對頻繁選舉的不滿。他説,因為年年選舉,選舉就要割喉競爭,為求勝選,即使是對多數人有利的政策,為了怕少數人受影響,選票流失,“那怕是三、五百,或是兩、三千張選票,該做的事就卻步了”。

  他打比方,去年三名民意代表補選,今年四名補選,上至馬英九和很多部門首長都要去輔選造勢,“因為沒有政權,一切免談”。因此,政治人物常置政務于不顧,各部門重要政策就怕影響選票就停擺,完全不顧長遠發展。

  楊志良説,他希望各界共同推動“公投”,明訂每隔一年,至多選舉一次,補選也一樣,有公職人員出缺時,依法由代理人代理到下次選舉時再補選或改選,連民意代表亦同。

  馬英九吳敦義全面慰留

  楊志良閃電請辭,馬英九和吳敦義全面展開慰留。臺當局“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多次溫情喊話,誇楊志良是性情中人、敢作敢為、勇於任事、有守有為、主動積極、有膽氣豪情。

  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羅智強也轉述,馬肯定楊志良防疫作為與推動健保改革的大方向,指示“行政院”予以慰留。至於楊志良批評“頻繁選舉、禍國殃民”,羅智強表示,馬支援簡並選舉方向,相關作為正逐步落實,例如縣市長與“直轄市長”選舉,未來就會集中一次選舉。

  吳敦義表示,他與楊志良只是對採取差別費率與單一費率看法不同,“事可以解決,人不要輕易就走”。吳並指出,未來健保費率調整,“不會採用今天報上所提版本(指月薪兩萬多元以上即會調漲)”,雖然依據相關規定應可採取差別費率,但如果認為規定並不夠明確,也不排除提案修法解決。他強調,健保費率調整一定會在一個月內定案。

  臺當局“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也表示,“楊署長一定要留下來”,並強調很贊同楊志良所言,臺灣應該要多重視公共政策的討論,不能年年選舉,否則“臺灣就變成選舉島了”。

  楊志良辭呈昨中午送達“行政院”收發室,剛結束總質詢、返回休息的吳敦義馬上批示慰留,並將辭呈退回“衛生署”,整個過程不到半小時。幕僚透露,“院長高度重視此事”。據轉述,吳敦義在辭呈上寫著“勿輕言請辭,留下來共同打拼”,他會儘快拜會楊志良。

  國民黨民意代表朱鳳芝質詢吳敦義,楊志良稱頻繁的選舉是“禍國殃民”,吳看法如何?吳敦義説,楊志良的用詞或許過重,但説出很多人的心聲,太過頻繁的選舉,的確耗費很多資源。朱鳳芝問,葉金川是不是“救火隊”?吳敦義則説,“現在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希望楊志良繼續留任”。

  學者:政客瘋選舉才是亂源

  臺當局“衛生署長”楊志良感嘆“頻繁選舉,禍國殃民”,政治學者認為,選舉太多,尤其選舉活動太早展開,的確會導致社會成本太高;不過,健保問題能否怪罪到“頻繁選舉”,學者之間看法不一。

  文化大學政治所所長楊泰順説,雖然選舉頻繁是民主社會的常態,但臺灣選舉的一大問題,就是選舉活動太早展開,使得候選人不斷造勢,為了搶版面各種動作都出現。

  臺灣大學政治係教授王業立也同意選舉太多,確實會造成社會成本太高,這可以從合併選舉方向著手。不過,他認為,對健保費率而言,選舉太多並不是唯一的問題,“五都”年底才要選舉,現在若不能討論健保費率調漲,要離選舉多久前才能討論?

  王業立表示,把健保問題怪罪到選舉太頻繁,並不合理,政治人物為了選票才是關鍵。決策者太在乎少數人或特殊利益團體、財團的聲音,加上好的政策無法讓大多數民眾了解,才是問題所在。(高大林)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高大林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