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李鉞鋒:支援臺資西進 促進兩岸優勢互補互利雙贏

2010年03月07日 16:5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3月7日北京消息 今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16位委員代表在會上發言。臺盟中央委員、重慶市工委主委李鉞鋒在會上發言表示,隨著西部大開發進程不斷深化,臺商投資出現沿長江西進、向西部地區擴張的態勢,西部地區正逐漸成為臺商投資的新熱點。西部新十年大開發的國家戰略為兩岸深化産業合作、加速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重要機遇。

  據統計,2007年以來,大陸吸收臺資增速靠前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李鉞鋒指出,2009年,惠普、富士康、思科、英業達、廣達相繼落戶重慶,助推資訊産業成為重慶的第一支柱産業。

  李鉞鋒表示,在西部新十年大開發中,中央將更加注重西部重點地區和城市開發建設,更加注重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西部新十年大開發的國家戰略為兩岸深化産業合作、加速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重要機遇。

  去年,臺盟中央就西部地區與臺灣加強資訊産業合作開展了調研,形成了《關於推進“臺資西進,IT先行”戰略,促進西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幾點建議》。李鉞鋒指出,今年,臺盟中央又圍繞進一步促進臺灣與西部地區加強産業合作這一課題,開展了深入的考察調研,並多次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有關專家學者及臺胞的意見。

  

  李鉞鋒就“支援臺資西進、密切兩岸合作,助推西部地區建立健全現代産業體系”提出四點建議:

  一、加大開發力度,為臺資西進奠定基礎

  批准設立以重慶、成都、西安為核心的“西三角”經濟區,打造國家第四增長極。出臺支援西部重點地區承接國內外産業轉移方面的政策,為內陸擴大開放開發探索經驗。

  建議國家在安排經濟佈局時,將新型戰略産業及重大項目直接落戶西部,增強西部地區聚合國內外生産要素的能力。優化和完善西部路網結構,加快推進“渝蘭鐵路”建設,在西部建成新的“歐亞大陸橋”,打造國際物流通道。

  二、拓寬開放領域,為臺資西進提供市場

  建議允許符合條件的臺灣銀行、保險、證券、基金、風險投資等金融機構在西部重要地區設立分支機構,並參照國家有關香港金融機構的規定開展業務;支援西部重點地區開展人民幣和新台幣清算機制試點;允許西部重點地區的中國銀行分支機構開展新台幣現鈔兌換業務,為投資西部的臺商提供金融支援。深化兩岸旅遊業合作。逐步放開出境遊的經營限制,允許臺資旅行社在西部開展經營大陸居民赴港、澳、臺地區旅遊業務,探索開放旅遊業市場的路子。

  三、深化合作交流,為臺資西進拓展渠道

  將臺資參與西部大開發納入兩岸經濟合作框架性協議,支援重慶、成都、西安等率先建立“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先行區”。將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等高層次交流活動放在西部舉辦,明確重慶、成都、西安等重要城市作為海協會和海基會的活動平臺。

  大力倡導建設抗戰文化。支援重慶、成都、西安等城市加大抗戰文化遺址保護力度,支援重慶建設國家級抗戰紀念博物館和抗戰文化遺址主題公園,為兩岸增進情感交流創新平臺。推進兩岸人才交流。協調支援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在西部設立分支機構,為促進兩岸人才交流創造條件;以重慶科學技術研究院為基礎建立中國科學院西部分院,為西部與臺灣加強人才交流與科技合作創造更高平臺。

  四、創新扶持政策,為臺資西進提供支撐

  加強對臺資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建議國家出臺的惠臺融資額度向西部地區傾斜,對高科技、節能環保、國家鼓勵類的企業給予政府貼息,納入中央財政。將西部地區已設立的臺灣資訊産業園、臺商工業園和臺灣農民創業園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對入園企業享受15%企業所得稅率和“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支援臺商到西部地區的保稅港區設立商品展銷中心,享受零關稅的優惠政策。

  對臺灣高層次人才到西部地區發展實行個人所得稅減徵50%的優惠政策,為西部地區吸引人才提供便利。臺資西進將為西部帶來資本品牌、人才技術、市場運營、管理經驗等優勢要素,有助於西部地區優化産業結構、建立健全現代産業體系,達到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必將有利於兩岸厚植共同利益,促進共同發展,開創和平發展的新局面!(高斯斯)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高斯斯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