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當局擬為島內銀行登陸訂定“防衛機制”

2010年01月18日 09:0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月18日消息 兩岸金融開放將訂定“防衛機制”,包括島內銀行在大陸設分行辦理的放款額度,不能逾當地拆借資金及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儘量以當地資金為主,避免從臺灣帶太多資金過去,投資虧損遲未改善者,將暫停匯出資金投資等。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臺當局“行政院”上週五已收到兩岸金融、保險、證券及期貨業務往來許可辦法修正草案,兩岸金融往來將是“四去三來”,即島內銀行登陸可設辦事處、分行、子行和參股,陸銀來臺可設辦事處、分行和參股,但不得設子行。

  兩岸金融監理合作諒解備忘錄(MOU)已在16日生效,但攸關兩岸金融機構互相設點和參股的兩岸金融等三個配套許可辦法,卻尚未核定,臺“行政院”官員昨日表示,將加快作業腳步,最快本週展開審查。另外,臺“行政院會”週四初步排定將聽取MOU生效後,兩岸金融往來等三個配套許可辦法規劃方向,屆時兩岸金融機構互相設點和參股的方向、原則,可望拍板定案。

  “行政院”官員昨日表示,從臺當局“金管會”提報的兩岸金融開放辦法草案可以看出,除了兩岸金融市場的開放措施外,也訂有金融預警及防衛機制,除讓兩岸金融在循序漸進開放的同時,也有一定的“防火牆”。

  據臺灣媒體了解,防衛機制主要包括,島內銀行到大陸設立分行、子行經營業務後。為避免臺灣資金大量外移,將要求銀行大陸分行辦理的放款額度,不能超過大陸當地吸收的存款及拆借資金的一定比率。有關官員表示,這項原則是希望業者,在大陸當地吸收所有存款,或拆借多少資金,就儘量以大陸當地的資金去從事放款,避免從臺灣帶太多資金過去。

  此外,當公有銀行在大陸的投資虧損達一定金額,臺當局主管機關會要求提出改善計劃,若無法改善繼續賠錢時,可能就會暫停再投資,甚至要求賣掉持股撤回投資等。 (劉海偉)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