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不拿白不拿”心態導致臺灣保健用藥浪費驚人

2010年01月03日 08:1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月3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保健虧損嚴重,用藥浪費是造成“藥品黑洞”原因之一,彰化縣去年回收的藥品就有2噸,折算健保藥價超過2億元新台幣。臺醫界指出,看病期間“不開白不開、不拿白不拿”心態不改,即使調漲健保費也難補“黑洞”。臺灣用藥浪費,從臺當局“衛生署”半年前在全臺設立13家“正確用藥資源中心”,每月回收的藥量就可了解浪費的驚人程度。

  臺灣中區資源中心主任謝右文説,部分藥品標示不明無法精算金額,但初估超過新台幣50萬元。高雄長庚每月回收量多達20余公斤,“保守”換算健保藥價近新台幣百萬元;高雄縣藥師公會理事長黃仲惠説,“這只是‘單點’回收,若做到‘面’的回收,一定更驚人”。

  彰化縣3年前開始試辦回收,回收點由單一醫院,擴大到53家醫療院所、78家藥局及各衛生所,是臺灣唯一已建構回收網的縣市,前年回收量為1.6噸,去年2噸,折算健保藥價超過2億。“彰化不是特例,只是臺灣各縣市用藥浪費的一個縮影”,臺當局“衛生局”藥政人員表示,回收量和回收點的增加成正比,“如果繼續擴點,應不只2噸”,還不包括過期的藥膏、藥水。

  高雄縣“藥事服務品質推動委員會”召集人長庚藥劑科主任李炳鈺説,如此龐大的回收藥品,在保健資源如此拮據下,不僅是嚴重浪費,而且藥品後端處理成本高。謝右文、李炳鈺都建議保健資料透明化,讓醫師能查看病人最近一個月用藥紀錄以減少浪費。(劉海偉)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