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上世紀平均氣溫增加1.1度 為全球平均值2倍

2009年12月04日 20:2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2月4日消息 臺灣“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主任劉紹臣今天表示,20世紀臺灣均溫增加約攝氏1.1度,全球地面均溫增0.6度,預測21世紀全球將增溫3至6倍,極端天氣現象更明顯,夏季豪雨也將倍數增加。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表示,20世紀全球地面平均氣溫增加0.6度,主要與溫室效應有關,臺灣增溫1.1度,是全球均值2倍,除溫室效應外,可能也與熱島效應有關。

  劉紹臣也説,預測21世紀全球均溫的增溫幅度約為20世紀的3到6倍,也就是增溫1.8到4.0度。

  全球極端天氣有愈來愈嚴重趨勢,劉紹臣表示,世界各地近幾年陸續有大雨增加、小雨減少的現象。且颱風也明顯增加,颱風帶來的強降雨,比過去45年增加1倍。

  以臺灣為例,劉紹臣説,每年颱風帶給臺灣40%的雨量,前10%強降雨量幾乎全是颱風帶來的。他表示,全球溫度每增加1度,臺灣強降雨增加140%,毛毛雨會減少70%。若與45年前相比,當時1年有70天會下毛毛雨,現在只有35天。

  劉紹臣表示,強降雨會帶來水災,但中小雨、毛毛雨減少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因為中小雨、毛毛雨多半集中在春、冬兩季,若這時雨量減少,將可能引發嚴重旱災。

  他説,夏季豪雨導致水災,在21世紀末將以倍數增加、增強,缺水地區旱災更嚴重。解決之道就是阻止地球暖化、節能減碳,甚至以地球工程方式解決。

  劉紹臣表示,節能減碳要解決地球暖化,要花相當長時間的努力,其他因應措施應同時啟動,例如尋求替代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生質能源等。另外,核能雖有核廢料及安全性等缺點,但在可控制範圍內,是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發展非碳能源的首選。(高大林)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