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冀臺同胞在河北涿鹿共祭中華民族三位先祖(圖)

2009年08月08日 13:4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8月8日上午,“冀臺同胞共祭三祖大典”在張家口市涿鹿縣中華三祖堂廣場舉行。(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台灣網8月8日涿鹿消息 8日上午,“冀臺同胞共祭三祖大典”在張家口涿鹿縣中華三祖堂廣場舉行,冀臺兩地近800同胞共祭黃帝、炎帝、蚩尤中華三祖。

  涿鹿縣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尋根祭祖的聖地。5000多年前,中華民族三大文明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匯聚涿鹿,促成了三大部落的融合,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根基,開創了5000年的中華文明史。

  今天上午的祭祖大典,共分擊鼓鳴鐘、點燃聖火、敬獻花籃、上香祭拜、行施拜禮、恭讀祭文、樂舞祭拜、咏唱頌歌、祈福中華九個議程。

  上午9時45分,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王剛宣佈“冀臺同胞共祭三祖大典開始”,一時間,眾人凝神肅立,56響渾厚的鼓聲,9響悠遠的鐘鳴,把大家帶入到一種凝重的祭祀氛圍中。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和新黨主席郁慕明手持火炬,共同點燃聖火盆。

  伴隨著《三祖頌》的激揚樂聲,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張漢文等,向黃帝、炎帝、蚩尤塑像敬獻花籃。臺胞代表、來賓代表向中華民族始祖像敬香祭拜。在肅穆莊嚴的氣氛中,張家口市市長鄭雪碧恭讀了祭文。合唱隊高唱《龍的傳人》,若干舞龍者共同手持巨型龍飛舞,象徵龍的傳人中華民族子孫萬代向著未來騰飛。2009隻綵球騰空而起,象徵中華民族長治久安。56顆禮花彩炮空中綻放,象徵56個民族大團結及嚮往幸福生活的美好心聲。

  在音樂、禮炮、鑼鼓聲中,祭祖大典宣告結束。隨後,祭祖人員走進中華三祖堂大殿瞻仰黃帝、炎帝、蚩尤塑像,領略三祖文化的博大精深。

  張家口市涿鹿縣歷史悠久,三祖文化資源豐厚,縣境內現有史書記載的“黃帝崩葬橋山”的古橋山,有保存較為完好的黃帝城、黃帝泉、蚩尤寨等黃帝時代古遺跡遺址23處,有傳説中的“蚩尤墓”,以及戰國、秦漢、明清的古墓20多座。1995年“全國首屆涿鹿黃、炎、蚩三祖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從文化和史學的高度充分肯定了“三祖文化”的概念和其史學價值,使“三祖文化”成為涿鹿獨特的壟斷資源優勢。(記者 鐘寶華)

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王剛宣佈“冀臺同胞共祭三祖大典開始”。(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冀臺同胞共祭三祖大典”上香祭拜。(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冀臺同胞共祭三祖大典”樂舞祭拜。(台灣網 鐘寶華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