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教育專家:兩岸大學各有專精 互補合作空間廣闊

2009年07月30日 15:1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7月30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鑒中心今天公佈“2009世界大學科研論文品質評比”,兩岸三地大學排名都提升。臺灣學者表示,調查發現,兩岸大學不同領域各有專精,有互補合作空間。

  根據高教評鑒中心公佈的論文品質評比,兩岸三地大學不分領域排名前5名分別為臺灣大學(102名,去年141名)、北京清華大學(144名,去年152名)、北京大學(147名,去年164名)、浙江大學(179名,去年220名)及香港大學(185名,去年173名),排名都有躍進。

  高教評鑒中心兼任研究員黃慕萱表示,若以工學、理學、農學等不同領域區分,可看出兩岸大學其實各有專精,如在工學領域,臺灣就有成大、臺大、交通及清華大學在世界排名前60名內,而大陸也有北京清華、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及哈爾濱工業大學在世界前60名內,以學校規模來看,臺灣成就更屬難得。

  大陸大學在理學領域明顯優於臺灣,臺灣僅有臺大進入世界排名前100名內,大陸有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及南京大學在世界前100名內;另外,大陸在農學領域的科研論文排比表現也優於臺灣。

  而在臨床醫學、生命科學領域,臺灣明顯優於大陸;在社會科學領域,香港各大學表現明顯優於臺灣與大陸。但黃慕萱認為,大陸大學規模大,進步的力道很強勁,臺灣要保持優勢,需持續努力。

  黃慕萱表示,兩岸三地科研論文品質表目前明顯進步,大陸近年積極推動高等教育並校、挹注經費已看到效果,臺灣5年500億新台幣推動“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劃也有同樣效果。

  黃慕萱指出,調查發現,兩岸大學各有專精,有互補合作可能。由於並校、挹注經費對提升大學研究能量效果顯現,她建議臺當局應持續挹注經費支援大學研究,因為大學研究能量就是臺灣的知識能量,與臺灣的競爭力息息相關。

  高教評鑒中心執行長陳振遠説,雖然臺灣的研究型大學已有長足進步,但“規模也是一種實力”,若短時間無法並校,可以先試著校際合作,從合作促進合併。(焦瑩瑩)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