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四輪驅動”巧經營 汽配臺企走上發展“快車道”

2009年05月26日 15:4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重慶元創總經理陳振豐認為,正是依託內需市場的定位,使企業得以在危機中穩步發展。(台灣網 楊麗 攝)

 

  台灣網5月26日重慶消息 在重慶元創汽車的生産車間裏,機器轟鳴,模具在流水線上有條不紊地生産組裝,熱火朝天的景象不遜室外山城的天氣。在去年以來的金融危機中,國際汽車行業遭受重創甚至跌至冰點,重慶元創卻依託著龐大的內需市場,得以逆勢上揚,以1.9億的年産值爆出滿堂彩,並且在2009年持續高走。

  對於無數仍在金融危機中搖擺堅持的大陸臺商看來,重慶元創無疑是成功而幸運的企業。這家主營汽車模具、配件的工裝廠,從2002年紮根西南以來,借助大陸汽車製造業的發展勢頭和西部的優惠政策,企業不斷擴充迅速發展,成為重慶地區同行業的翹楚,達到在大陸擁有9家工廠的規模。

  即使在汽車製造業國際環境風雨飄搖的2008年,元創仍能“逆勢飄紅”,總經理陳振豐認為,正是依託內需市場的定位,使企業得以在危機中穩步發展。“元創的外銷訂單只佔公司業務的5%。”陳振豐曾預估2010年中國汽車的生産目標會達到一千萬輛,“但現在看來,這一目標今年就能達成。” 汽車産量激增,讓從事汽車工裝、模具製造的發展空間隨之加大,2008年,元創的單子多到甚至需要拿回臺灣做。

  另一方面,“汽車下鄉”的政策也正在為企業2009年的發展帶來新一波動力。元創作為與國內多家汽車廠商有著穩定合作關係的配套供應商,早已成為“汽車下鄉”的間接受益者。而汽車下鄉政策催生很多企業開始大量開發適合農村使用的新車種,讓其再嘗甜頭。“元創是西南地區為數不多可以整車開發重型卡車的企業,目前,為上汽等企業代工的重型卡車已經上軌,預計很快就能進入廣大的農村市場。” 陳振豐説。

  而早在2006年,經過國家開發銀行的評估確認,重慶元創順利貸款5000萬,用於加快設備的更新升級。元創利用這筆資金購買了很多當時在重慶地區甚至大陸工裝行業尚無的先進設備,豐滿羽翼,加速發展,先人一步在西南地區奠定了市場位置。陳振豐認為:這也讓2008年面對大環境壓力時,企業可以憑藉此前積累的規模優勢、先進的設備和成熟的技術團隊成功因應危機。

  有了資金、市場和政策的“三保險”,元創在2008年的成功越冬顯得順利成長,生産經營的前景也一派樂觀。但陳振豐認為,這還遠遠不夠。

  在陳振豐看來,即使是重慶這種汽車製造的重鎮,當前汽車製造的産業鏈也尚未齊備,“如果以年産量一千萬輛來計算,就要求工裝和其他的配套産業、供應鏈更加緊密,以保證行業的正常供需關係,但目前産業鏈仍然相對分散,提升空間很大,這給元創開闢了發展空間,也為大陸沿海裝備工廠的轉移提供了機會。”

  元創目前就著力在西南地區培育相對集中的汽車工裝産業供應鏈,這種聚合效應已經吸引了很多工裝企業落戶重慶求發展。“汽車製造的供應鏈很龐大,甚至包括為汽車産業提供電子化設備的相關電子産業,IC晶片生産廠都會在重慶找到新的位置。”陳振豐認為,由此帶來的聚合效應,不僅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夠讓整個西南地區的汽車製造行業的發展更加合理、永續。

  而在更深層次,作為高新技術産業,想實現永續經營發展,陳振豐認為,一定要抓住“自主研發”的命脈,才能站在産業鏈的高端。目前,元創把企業資金投入的5%用於研發,堅持車型跟汽車廠配額研發,工裝技術跟日本同業結合,軟體部分看齊世界高端軟體,三管齊下提升技術水準。此外,公司還與重慶本地技術院校簽訂協議,由學校提供訂單式的人才培養。

  陳振豐認為:我們選對了進入大陸汽車市場的時機,幸運地趕上了大陸汽車業大發展的浪潮,幸運地享受了許多優惠政策拿到了鉅額的國家貸款,幸運地收穫了今天的成績。

  但毫無疑問,這些外部條件作用的基礎,正是來源於企業家自身在行業大潮中的戰略性佈局和不斷創新、科學合理的經營策略。早在元創在臺灣成立之初,參股的六家小企業就抱定信念:集中資金和技術優勢。這一策略在企業“抱團”進軍大陸時再次發揮功用,使得重慶元創誕生伊始就具備了堅實、科學的發展基礎。

  此後,考察評估市場,順應行業趨勢發展;積極培植當地産業鏈;重視研發,積極引進先進技術經驗;建立激勵機制,不斷探索有效管理……元創以務實做派和戰略眼光在廣闊的西南市場開闢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疆域。

  元創今年的目標年産值是1.5個億,並且要努力朝西南地區工裝行業産出第一名的目標邁進。“比照美國的汽車普及率,中國汽車市場還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汽車製造行業的大環境是好的,我們跟著環境走就不會錯!。”

  陳振豐站在自己的車間裏,身邊隆隆作響的車床,鍛造出一個個即將馳騁千里雛形,也轟鳴出他事業發展的信心,他提高了講話的分貝:“趕上大陸汽車製造業發展的浪潮是幸運的,行業每天都在發展,技術每天都在進步,元創現在的産能只有1億多,只佔大陸的工裝産業的1/30,想想未來,我們前面的路還很長……” 

  而在大陸汽車製造業熙熙攘攘、熱火朝天又延伸萬里的發展道路上,擁有技術、市場、資金和政策的“四輪驅動”的重慶元創,顯然已率先走上了一條永續前行的“快車道”。(記者 李徽 楊麗)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徽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