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北川“吉娜”羌寨重獲新生 展現美麗與希望(圖)

2009年05月09日 01:5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512”地震中被毀的北川“吉娜”羌寨,目前已經完成新建,重獲新生。(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台灣網5月9日綿陽消息 北川,羌寨,這兩組字眼,代表著人們心中無法抹去的“512”記憶。

  世界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北川,曾羌、藏、回等多民族共處,和睦融榮;羌族同胞多處恬然的聚居村落——羌寨,曾黃髮垂髫,怡然自樂。卻都因地殼的一次劇烈震顫,化為瓦礫瘡痍。

  重建美麗的羌寨,妥善安置羌族同胞,搶救並整理保護羌族文化,成為北川羌族自治縣災後重建的一項重要任務,擂鼓鎮貓兒石村“吉娜”羌寨的重獲新生,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擂鼓鎮貓兒石村位於北川南大門之首,地震造成該地區90%以上房屋倒塌,村內“吉娜”羌寨也未能倖免,寨中71戶農房,僅有2戶為加固,69戶需規劃重建,去年6月28日開始動工,目前全寨296名羌族同胞已入住新居。

  重建的“吉娜”羌寨,一切都是嶄新的,交通便道蜿蜒整潔,農房屋宇高低錯落,主、附雕樓穩重雄偉,綠化植樹,排水等基礎工程也已基本完工,家家戶戶燃氣、電視信號全通,路兩旁大大的“羌”字旗幟迎風飄揚,看不到地震留下的任何殘跡,一幅寧靜美麗的生活圖景。

  北川縣旅遊文化局局長林川介紹,新的“吉娜”羌寨,避免了簡單的恢復性重建,而是在堅持突出羌族村寨特色的同時,把羌族特色民居和發展旅遊結合起來,為羌族同胞創造新的居住、生活保障,也為羌族文化的恢復與保護提供示範。

  如林川所説,記者看到,寨子裏有的農家打出“吉娜休閒茶莊”、“羌家別苑”、“農家書屋”、“羌鄉農家飯”等各種招牌,開始經營起旅遊休閒的生意,“北川羌秀”培訓班和展覽室也已開門待客收徒,還有大爺大媽在自家門口手工製作起布鞋,期待有遊客來買,一處廣場上,則有羌家妹子支起攤位,售賣羌族人家特色的手工藝品。

  在攤位前,記者還發現了秀有“吉祥”、“平安”、“愛你一生”等字樣的鞋墊,羌家妹子説,繡上這些文字,既表達對地震中死難同胞的思念,也送出對震後生者的美好祝福。

  “吉娜”羌寨展現的種種,證明地震後羌族同胞心中的陰霾正逐漸散去,羌族文化整理與保護正走上正軌,而羌寨旅遊也重又上路,並將隨著北川以及災區整體旅遊環境的恢復和改善而深入發展,震後羌族同胞的新生活將愈發美好。(記者  鐘寶華)

 

 

  “吉娜”羌寨裏的老夫妻,震前種地為生,現在搬進新居,手工製作鞋子來賣給遊客,老伴還試穿給記者看,(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北川羌秀培訓班及展覽室已經開門待客收徒。(台灣網 鐘寶華 攝)

 

 

羌家妹子支起攤位上,擺放著思念地震中遇難同胞,祝福生者的手工藝品。(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吉娜”羌寨裏的農家做起旅遊生意,打出招牌招攬遊客。(台灣網 鐘寶華 攝)

 

羌家女兒正在北川羌秀培訓班裏認真刺繡。(台灣網 鐘寶華 攝)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鐘寶華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