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七日縱覽:輿論熱議“兩岸緊密互動關鍵年”

2009年04月27日 07:0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4月27日消息 回顧上周,第三次“陳江會”緊接著博鰲論壇登場,兩岸良性互動頻繁熱絡,為兩岸同胞所樂見,也成為島內新一波焦點話題。而島內的秩序卻不容樂觀,民進黨女“立委”掌摑國民黨“立委”後,竟得到蔡英文的“完全支援”,被輿論稱為“駭人聽聞”;更“駭人聽聞”的消息則來自民間,一個被親生父親扔進開水鍋的女嬰悄然離世,令善良的人們在淚水中無奈地反思:家,什麼時候變得如此傷人?

  輿論熱議兩岸緊密互動關鍵年

  兩岸人民翹首以盼的第三次“陳江會”26日在南京登場,47名兩會協商代表坐上談判桌,簽署了《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並就“陸資入臺”等相關議題廣泛交換了意見。毫無疑問,這些都將進一步完善兩岸直接“三通”、增強兩岸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促進兩岸經濟往來正常化、規範兩岸交往秩序、維護兩岸同胞權益。

  國臺辦主任王毅17日在博鰲歡迎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一行時曾指出,去年是兩岸關係的轉折年,今年則是兩岸關係的發展年。臺灣《中國時報》21日的社論也説:對兩岸而言,去年臺灣政黨再輪替是兩岸交流回溫的重要轉捩點,今年則可能是兩岸更緊密互動合作的關鍵年。

  “兩岸更緊密互動合作的關鍵年”,一句話道出了臺灣人民對兩岸關係繼續健康有序發展的期盼。香港中評社20日評論指出,2009年在世界歷史上會是很特殊的一年,2008年引爆的金融海嘯在全球主要國家齊力救援下終於慢慢邁向復蘇路;兩岸關係也從定期的“陳江會”、國共平臺、高層會晤漸次升溫。這波“大和解潮”證明了不論何時、何地、何事,和解才是硬道理!香港《明報》21日的署名文章則認為:兩岸良性互動為人樂見,而形勢越好越要清醒;開創臺海新局既要雙方釋出善意、“只爭朝夕”,又需“每逢大事有靜氣”,保持一顆“平常心”。

  政壇“笑鬧片”與民間“虎食子”

  相對於兩岸交流的有序進行,上周的臺灣或可用“亂”字來表述;而“亂源”,政壇有之,民間亦有之。
 
  4月22日,民進黨在“立法院”裏上演了一場掄耳光鬧劇,佔足了媒體版面。面對紛至而來的批評,打人的邱議瑩稱因李慶華説自己沒家教侮辱到父母才會讓她很衝動,並強調若李不道歉,她會繼續打,不讓“低級的外省人”逍遙法外。但她這句辯白立即遭到民進黨大佬沈富雄的嘲笑:“當年邱罵我‘搖擺狗’,不是也侮辱到別人的父母嗎?”有媒體説,邱議瑩一口一個“低級的外省人”,實在顯得“很沒教養”。而蔡英文“民進黨完全支援邱”的表態,更是引來“駭人聽聞”的批評。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認為:“暴力小英”和民進黨已對臺灣無任何疼惜之心,巴不得將社會詳和一次性摧毀;對比之下,兩岸在談判桌上演的是劇情片,民進黨在“立法院”演的卻是笑鬧片。

  21日,一個女嬰的離世成為另一個讓臺灣百姓鬧心的消息。這個被親生父親丟入熱水鍋的女嬰經過4天的搶救終告不治,只留下母親的眼淚與世人扼腕的嘆息。還是在21日,高雄縣一名女童分別在上、下午被父親以掃把毆打後昏迷,當晚7時許死亡。

  滾燙的熱水,帶走了一個僅在人世間停留10個月的女嬰;打斷的掃帚,結束了另一個女孩2歲9個月的人生。臺灣《中國時報》24日社論指出,這幾天的臺灣在焦急和淚水中度過,家庭暴力比例年年快速增加,對臺灣社會而言絕對是個警訊。臺灣《聯合報》23日社論呼籲:但願成人世界痛下決心,不再讓孩子落入兒虐的熱鍋中。

  陳水扁一家輕鬆起來?

  島內一連串爆開的貪瀆與賣官案仍在持續發酵,一時間,“政府機構”、軍隊、看守所、監獄,好像都遭到了“污染”。而那個和貪污最“接近”的陳水扁家的弊案,儘管臺北地院仍在緊鑼密鼓地審理,但在媒體所佔的版面已越來越小,民眾關注度也在下降。

  陳水扁日前提出聲請,在審理中更換審判長屬於“違憲”。島內媒體分析:一旦聲請通過,預料到5月底延押期滿之日,陳水扁就能重獲自由。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分析文章則指出,對於案件可能出現的轉機,陳水扁一家最近似乎也輕鬆起來。

  據臺媒報道,陳水扁一旦被放出來,要再被羈押的可能性也許會變小,從解除羈押到判決確定,這段時間短則一二年,長則10年都有可能。“陳水扁是個不甘寂寞的人,到時候又不知要如何興風作浪了。”“浪費如此多的社會資源,如果是這樣的結果,真是很諷刺。案件如何發展下去,誰也説不好。臺灣人只有自求多福了。”(趙靜)
 更多精彩評論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