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北“中正堂”7月掛牌 蔣介石事跡將“功過並陳”

2009年03月30日 10:41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陳水扁在位時推行“去蔣”政策,蔣介石銅像被各式風箏遮擋。資料圖片

  台灣網3月30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被原陳水扁當局改為“民主紀念館”的臺北“中正紀念堂”,今年7月將掛牌恢復原名,內部展示蔣介石事跡的“永懷領袖文物展示室”也將進行重大變革。馬英九辦公室日前指示該展示室將採取“功過並陳”方式,除現有蔣介石事跡,包括228事件、“白色恐怖”等史料未來也可能列入,完整呈現蔣介石的功過。

  報道稱,臺北“中正紀念堂”7月將掛牌,內部展示蔣介石事跡的“永懷領袖文物展示室”將同步更新。臺教育主管部門日前召開諮詢會議,聽取馬英九辦公室“資政”漢寶德等學者專家意見,31日將召開正式會議,由臺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鄭瑞城主持,馬英九辦公室方面官員也將列席。

  馬英九辦公室日前出席228相關活動表示,228事件的發生,蔣介石有責任,政治人物有功也有過,不需要隱瞞。這次“永懷領袖文物展示室”將進行設展以來首次更新,馬英九辦公室方面認為應多元如實呈現。

  報道指出,知情人士透露,馬英九辦公室方面已指示,時代已經不同,蔣介石日記也已經公開,未來展示的蔣介石事跡,只要是蔣介石期間發生的事,無論是好事或者是負面的、爭議性的,都應多元呈現不必避諱,讓大家對蔣介石有完整認識。

  對於蔣介石文物展將“功過並陳”的新做法,蔣介石的孫媳婦蔣方智怡29日表示“可以接受”,她強調,歷史的真相不應該偏頗,“爺爺在他的日記裏也常反省自己”;蔣介石的是非功過應交由歷史去平反,但不應變成政治人物的操作工具,相信她的先人也是這樣的態度。

  島內政權輪替,蔣介石命運大不同。民進黨執政時,“中正紀念堂”更名“臺灣民主紀念館”,以“空間解嚴”的概念,將蔣介石銅像關起來,使用風箏等大量裝置藝術,並陳列“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以對應“威權統治”造成的傷害。

  馬英九執政後,廢止《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中正紀念堂”7月將掛牌恢復原名,“永懷領袖文物展視室”也將以“功過並陳”方式,多元呈現蔣介石時期的歷史全貌。

  對此,臺灣《中國時報》今天也刊文指出,三十功名塵與土,一將功成萬骨枯,蔣介石離開人間已34年,有關他的是非功過卻未隨他回歸塵土,反而成為島內藍綠政客的“催化劑”;在歷次重要選舉中,蔣介石的功過還屢屢能挑起族群、意識形態對立,在藍綠政客的心中,蔣介石是長生不死的“政治人物”。

  文章説,政權輪替後,馬英九上臺,指示讓蔣介石“功過並陳”,不排除加入228事件、“白色恐怖”等史料,預料又將引起一番爭議;但無論受害家屬或是蔣家後代能否接受,還原歷史的工作都必須繼續完成。

  文章認為,蔣介石已化為塵土,認為他是“威權統治”的人,不能抹去他在臺灣的建樹;擁戴他的人,也不能否認228事件、“白色恐怖”的存在。他已成歷史的一部分,功過應該留給歷史評斷。(章潘)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