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兩岸首次聯合大規模海上搜救演習 為小三通護航

2008年10月23日 23:5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首次聯合大規模海上搜救演習23日在廈金航線海域進行(李徽 攝)

  台灣網10月24日廈門消息    汽笛長鳴,濃煙瀰漫。23日下午,兩岸首次聯合大規模海上搜救演習在廈金航線海域進行。這是廈金航線上首次進行兩岸共同參與的海陸空聯合搜救演習,標誌著兩岸海上搜救合作在互通資訊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隨著三顆紅色信號彈射向空中,演習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演習以廈金航線可能發生的海上突發事件為背景,以海上人命救助和消防滅火為主要內容。模擬一艘載有150名乘客的廈金直航客輪“廈金一號”與一艘操作失控的滾裝船“海和號”發生碰撞事故。事故造成“廈金一號”上2名旅客重傷,10名受驚嚴重旅客落入海中;“海河號”機艙失火。廈門市海上搜救中心接報後,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廈門市海上搜救力量救援,同時協調金門方面有關機構和力量參與救助。

  在隨後的救援工作中,包括海巡132指揮船、海巡船、專業救助船、兩架救助直升機、過往船舶及海警、海洋與漁業等公務船艇都先後參與,救助起10名落水旅客。120醫療急救隊現場進行救護,直升機搭載2名重傷員前往醫院。經過10分鐘的緊急疏散,“廈金一號”上的138名旅客全部安全轉移到了過往的“新和平”輪船上駛回碼頭。經過一艘專業救助船和2艘港口消防拖船十分鐘的奮力撲救,“海和號”火勢終於得到控制。

  在人員轉移、大火撲滅後,廈門海上搜救中心向上級部門報告險情排除,並向金門方面通報。至此,40分鐘、6個科目的演習成功完成。

  以“關愛生命,打造平安航線;增進協作,構築和諧航區”為主題的本次廈金航線海上搜救演習,由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主辦,廈門市海上搜救中心承辦,特邀臺灣“中華搜救協會”、金門縣政府參加。本次演習參演人數約300人,動用專業救助船、公務船、民間船舶25艘和其他輔助船16艘,救助直升機2架。其中包括金門方面派出的“金港壹號”專業救助拖輪和廈金直航客輪“東方之星”。
  

  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福建省海事局局長高軍在觀摩演習後受訪表示:“這次成功演習充分檢驗了兩岸的搜救協作機制的有效性和廈金航線海上應急預案的運作,對保障廈金航線的海上交通安全意義巨大,兩岸搜救力量配合密切,這將為今後兩岸海上聯合搜救積累寶貴經驗,併為兩岸人員通過海上航線進一步開展交流奠定良好基礎。”

  在現場進行觀摩的金門業者楊肅元告訴記者:這一演習也讓廈金航線的業者相當興奮。“兩岸相關單位建立更密切的聯繫,完善廈金航線的海上救助,對旅客和業者都是巨大保障。但他也認為:相比于大陸方面對本次演習的準備投入,臺灣方面的航政單位還需給予更高度的重視,來確保廈金航線安全。

  2001年大陸籍“同安號” 載運旅客抵金門水頭港區錨泊時發生大火,因金門港區救助能力有限,協調大陸自廈門派四艘救難船支援滅火,成為金廈兩岸第一次共同救難。面對日益繁忙的小三通航線,如何做好旅客安全保障,成為兩岸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的問題,有臺灣業者認為:此次演習也顯示了兩岸特別是大陸方面維護小三通航線航運安全的決心。

  統計顯示,自2001年1月廈金客運直航航線開通以來,以廈金航線為主的福建對臺四條航線已累計運營3.23萬航次,運送旅客超過325.9萬,成為兩岸海上的“黃金通道”。(記者李徽)

  廈金一號放出橙色煙霧,顯示落水者位置,客船尾部漂浮物為船員施放的救生筏(李徽 攝 )

 

 

消防拖船為“海和號”滅火(李徽 攝)

圖3:救生艇迅速集結,在水域內進行救助巡查工作(李徽 攝)

直升機救助起遇險旅客送往醫院(李徽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