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鐽震”軍火公司成眾矢之的 臺防務部門修補漏洞

2008年02月17日 09:3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2月17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面對陳水扁當局下臺前籌組“鐽震軍火公司”引發的軒然大波,臺當局“國防部”官員昨天首度表示“鐽震”有退場機制,如果一年內(明年1月28日前)“國防部”的資金沒進入,已經投資的臺灣“中華電信”和“中鋼”也會撤資,公司自然解散。

  據報道,臺當局“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及民進黨新係大佬吳乃仁聯手催生鐽震公司,遭島內輿論痛批“臨下臺前撈一票”,一手規劃該案的臺當局“國防部”也成為眾矢之的,而且“國防部長”李天羽還一度試圖撇清關係,引發民進黨“府院”高層的不滿。臺當局“國防部”昨天因此再度主動邀請各路媒體記者,由“軍備局長”吳偉榮親自説明。

  外界對“鐽震”批判不斷,吳偉榮也首度提到這項計劃的“退場機制”。他表示,目前到位的資金來自“中華電信”和“中鋼”的子公司,他們投資時和鐽震公司有約定,如果一年後“國防部”的資金不到位,這兩家公司也會撤資,屆時公司自然解散。至於預定投資的耀華玻璃,由於幾乎百分之百由臺當局“經濟部”掌控,資金將和“國防部”共進退。

  針對“立委”質疑鐽震公司朝“民營”規劃,未來臺“立法院”難以監督,吳偉榮表示,依現行規劃,臺當局“國防部”出資45%,耀華15%,兩者相加,“國防部”加“經濟部”等於達到六成,該公司的運作,可以確保百分之百在當局控制之下。

  吳偉榮表示,成立公司的規劃早在2005年7月就向陳水扁提報得到首肯,臺當局“國防部”從2006年起持續研究,原本的確只單純規劃對外銷售軍品,之後向美採購P3C反潛機案逐漸成熟,才開始往整合島內外廠商的方向發展。吳偉榮也坦承,本案目前在“國防部”各聯參間作業,也有部門對於給鐽震做“獨門生意”,認為可能不符“採購法”;吳偉榮説,經過向“公共工程會”請教,初步認為可以用與鐽震“簽署服務合約”的方式解決適法性問題。(趙靜)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