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學者解謎1918年全球大流感 臺灣地區死亡逾4萬人

2008年01月25日 08:2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月25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1918年全球爆發流感,死亡人數超過4千萬人,當時臺灣地區是否受到波及始終是個謎。臺灣環球技術學院教授、圖書館長丁昆健,花了3年時間蒐集史料、抽絲剝繭,證實臺灣果真未能倖免,從基隆到澎湖死亡人數高達4.4萬多人,是當時臺灣人口的1.2%。

  丁昆健指出,史上最致命事件之一的1918年西班牙型大流感,其實有三波,第一波是6月至9月,但疫情忽然消失,臺灣地區都無明顯傷亡數據,不過基隆人曾遭受感染。 
 
  事隔一個月,第二波流感捲土重來,來勢洶洶,兩個月間,造成西方數千萬人死亡。丁昆健從日據時期史料推判,這波外來流感從基隆登陸,臺灣東岸沿著交通船傳入花東一帶;西岸則沿縱貫線、鐵道往南擴散疫情,直到屏東甚至澎湖都難倖免。

  第三波發生於翌年春天,但臺灣本島卻直到冬天才發生,延續至1920年2月。丁昆健表示,這波疫情病毒株到底來自海外或當地,無法確認。

  丁昆健指出,從史料分析統計,第一波加上第二波流感,約有78萬台灣人受到傳染,其中2.5萬人死亡,死亡率是每百人3.4人;第三波則有14萬人染上,1.9萬人死亡,死亡率是每百人1.2人。丁昆健説,當年三波大流感,三年間襲卷全臺,造成91萬多名病號,4.47多萬人被奪走性命,在那臺灣地區只有366萬人口的年代,死亡率達1.2%,疫情算是相當重大。

  值得注意的是,當年在臺灣地區日本人死亡率約1.1%,臺灣當地人是3.4%,少數民族則高達5%,可見當時的醫療資源分配,也頗有差別待遇。

  丁昆健還從臺中廳的史料發現,1918年10月日本人招待“生番”(少數民族)到臺北玩,結果回到部落後,該年底發生的第二波流感,少數民族死亡率偏高,但第三波就未傳出疫情。

  當時也發生校園群聚感染事件,1918年“總督府”臺南中學校,即今日臺南二中前往山地部落的霧社作“修學旅行”,幾乎都感染。同年年底,屏東中小學舉行聯合運動會,也造成流感疫情大為擴散。 (雲鵬)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