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徐博東:儒學是兩岸共同的文化基礎(圖)

2008年01月22日 13:4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北京聯大臺研院院長徐博東教授在開幕式上講話

  台灣網1月22日北京消息  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儒學與海峽兩岸文化根基”學術研討會今天上午在京開幕,北京聯大臺研院院長徐博東教授在開幕式上講話表示,目前,儒學是臺灣社會文化的主流,也是我們海峽兩岸同胞的文化遺産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徐博東説,從歷史上看,伴隨著大陸移民的陸續涌入,中華傳統文化逐漸在臺灣各地拓展、承傳並紮根下來。儒學在臺灣的傳播與發展,是臺灣文化發展的一次巨大飛躍,促進了臺灣文化的成熟,成為整體中國歷史文化中的延伸和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海峽兩岸同文同種,同宗同源,經過幾個世紀的孕育與熏陶,中華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滲入島內政治、法律、道德、文學、史學、哲學及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並深入到臺灣民眾日常生活、言談舉止和思維模式之中,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一言以蔽之,儒學已經成為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文化基礎。

  徐博東説,儒學,從本質上説是一種道德人文主義哲學,它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進取精神與寬廣胸懷,它在本質上是一種追求和平發展的中庸哲學。目前,儒學是臺灣社會文化的主流,中華傳統文化與傳統倫理對臺灣社會的影響根深蒂固。近十年來,本人曾有9次機會訪問臺灣,在臺灣,儒學的影響隨處可見。臺北市內的一些街道就是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四維”、“八德”等命名的,至於“尊師重教”、“敬老愛幼”、“扶弱濟貧”等良好的社會風氣更是給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徐博東表示,儒學,畢竟是海峽兩岸同胞的文化遺産和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對儒學懷有深厚感情的兩岸學界同仁、專家學者聚會一堂,共同來研討“儒學與海峽兩岸文化根基”這一問題,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這不僅能進一步促進中華儒學的發揚光大,而且也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認清“臺獨”反文化、反道德、反社會的本質,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中華民族的振興與騰飛。(鐘寶華)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