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不滿“爛百合”行徑 民進黨遭昔日戰友追討黨産

2008年01月07日 09:5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輔仁大學教授何東洪痛批民進黨(圖片來源:東森新聞網)

  
  台灣網1月7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繼民進黨不斷追討國民黨黨産之後,昨天下午,當年臺灣“野百合學生運動”的16位參與者,公開向民進黨追討黨産。他們痛批民進黨濫用“野百合”的標誌,侵吞當年學生運動的成果,讓“野百合”變成“爛百合”。

  據報道,昨天下午,16位當年參與“野百合學生運動”的成員,在臺灣輔仁大學教授何東洪的聯繫下,在昔日運動的地方“臺灣民主紀念館”廣場召開“野百合同學會”。不舉牌子、不用擴音器,他們以聊天、討論的方式,表達他們追討民進黨黨産的主張。

  當年“野百合學生運動”核心人物、現任臺灣輔仁大學教授何東洪公開炮轟民進黨,“我們所看到的‘野百合’不是當時的‘野百合’,這是被‘綠化’的‘野百合’,在學運完之後,往民進黨高層竄的這些‘百合’,我們稱它為‘爛百合’”。

  何東洪表示,民進黨改造“中正紀念堂”,並用“野百合”的標誌進行政治宣傳,這是侵吞當年學生運動的成果,只為了自身政治目的,他們要追討的民進黨“黨産”是人民共同創造的歷史,也是被民進黨剝削的財産。

  以電影《最遙遠的距離》揚名威尼斯影展的臺灣著名導演林靖傑,是當年“野百合”成員之一,昨天他也參加了這場“同學會”。林靖傑表示,他非常心痛當年身旁的人都做了民進黨高官,卻忘了運動的初衷。

  昨天參與運動的成員都表示,要尋回當年“野百合”的精神。何東洪説,他們不是一個組織,只是“社會運動”,也不會特意去支援某一參選人,回去後大家會再好好考慮下一步怎麼走。

  相關介紹:

  “野百合學生運動”

  1990年3月16日到1990年3月22日,臺灣爆發了轟轟烈烈的“野百合學生運動”。5000多名來自臺灣南北各地的大學生,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靜坐抗議,經過6天5夜的靜坐絕食抗爭,促成“萬年國會”的改革。這不但是國民黨遷臺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學生抗議行動,同時也對臺灣的民主政治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當年這場學生運動的核心人物,如今很多都成了民進黨內高層。(章潘)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