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教育部”線上辭典重開 仍收錄“三隻小豬”

2007年12月25日 09:01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2月25日消息 臺當局“教育部”線上電子辭典被爆“買春”、“打炮”等詞意解釋不當,關閉一個月,在各界千呼萬喚下昨天終於重新開放,並拿掉上述有爭議的詞語,但“三隻小豬”仍收在成語典的附錄檔。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當局“教育部”線上辭典日前遭投訴,把“買春”解釋成“買酒”,把“打炮”解釋為放鞭炮,由於“打炮”的另一解釋為“嫖妓”,讀起來令人哭笑不得。臺當局“教育部”沒有立刻更改,但為了滅火,于11月28日緊急關閉站點。

 

  這部重新開放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一口氣修改700多條字詞,之前引起爭議的“買春”、“打炮”已經找不到,皆被註明“本詞條釋義研議中”。其他如“地下有知”的解釋,也加上“若”字,修整為“人死後若還有知覺”,避免無謂爭端;並將“日據”改為“日治”、“山胞”改為“原住民”。

  至於也曾引起討論的“烘培機”,修正辭典還是沒有改,反而多加解釋稱烘培機是“首頁”,堅持取英語Homepage的音譯。

  臺當局“教育部”表示,之前暫時關閉辭典,不少使用民眾抱怨得哇哇叫,但目前線上提供的是全面修訂前的暫行版本,有修改之處將來還會同步更新。

  另外,臺當局“教育部”成語典也同步重新開放,若鍵入“三隻小豬”,仍見收在附錄檔中。

 

  據臺媒指出,臺當局“教育部長”杜正勝此前公開反對學生使用成語,因為“成語會讓人思想懶惰”,他並贊成把“三隻小豬”等詞彙列入新版成語詞典。對於此事在社會上引發的爭議,杜正勝表示,成語不一定都是四個字的,他先把三隻小豬的故事講了一遍,又説:“如果看到小朋友寫作業太草率,我就可以對他説,你不要像‘三隻小豬’的老大,這就是運用成語。”(周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