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島內民間公佈負面族群語言 “入聯返聯”入排行榜

2007年11月05日 07:4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1月5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促進和平基金會”4日公佈“負面族群語言報告書”,“入聯”、“返聯”皆榮登“負面選舉語言”排行榜,該基金會執行長簡錫堦認為,近年“隱性”族群語言有增加趨勢,包括“去蔣化、正名、入聯、返聯”,都是“包裝糖衣的隱性負面族群語言”,成為兩大政治集團動員群眾獲取選票的手段,2007年負面族群語言,並未因公民運動而減緩。

  簡錫堦呼籲,負面族群語言造成的族群對立與動員,成為臺灣社會融合的阻力,明年兩項“大選”,選民應以選票淘汰只會借著操作對立、搞選舉動員的政客。

  報道稱,臺灣“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李廣均指出,負面選舉語言分為四大類,沙文主義式包括番仔、臺客、大陸妹等,強調自我優越感;集體動員式包括“客家人支援客家人”等,強化“我們”一體,用族群動員,被批為“情緒政治”;標簽式包括“中國琴”、“外省豬”等,屬短線政治操作;代罪羔羊式最“經典”莫過於“外籍配偶應少生一點”,透過強力貼標簽,把複雜公共議題簡化成少數團體的罪惡,以模糊焦點。

  簡錫堦強調,令人憂心的是,隱性族群語言有日漸增加現象,顯性族群語言如“外省豬”、“大陸妹”,有直接判斷標準;隱性族群語言雖然不直接用負面、污辱性字眼,卻以訴求象徵意義的解釋和歷史情感差異,如“正名”、增廢重大紀念日、社會福利及“重返國際社會”的程式方法。

  報道稱,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馮建三認為,媒體也不要被政治人物牽著走,應聯合反制公佈政治人物不當言語,否則只會政治虛耗、媒體沉淪。(高大林)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高大林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