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中科院”將研製石墨炸彈 或以雄二E導彈投放

2007年10月21日 06:4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0月21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中科院”將從明年起著手研製非傳統武器“石墨炸彈”,這種俗稱“電力殺手”的武器並不傷人,主要攻擊對像是城市電力輸配系統,“中科院”預計以5年時間,用4到5億元新台幣研製,未來也可能搭配“雄二E”導彈使用。

  臺灣“立法院國防委員會”預計下周審查“中科院”科研案,據指出,在待審的“中科院”預算中,今年出現一個令人注意的新增案:石墨纖維炸彈。這是臺“中科院”自去年開始研究電磁脈衝武器後,第二個非殺傷性武器研究計劃。

  報道稱,石墨炸彈具有成本低廉、破壞力大、防衛不易等優點,但由於火藥量極少,不會殺害人員和生物,因而不受“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相關公約的限制。但值得注意的是,石墨炸彈設定的攻擊對像是城市,而非單純的軍事目標,就這個觀點看來,石墨炸彈又成了不折不扣的“先制打擊”武器。

  臺軍空軍學術月刊日前曾經刊文介紹石墨炸彈的作用原理,即在城市上空丟下大量石墨絲,石墨絲飄到電力輸送塔、變壓器等電力設施上,由於石墨是優良導電體,當電流流經石墨細絲時,電流流動加快,開始放電,導致電力設備局部熔化。如果電流進一步增強,則會燒斷輸電線,甚至由於過熱或電流過強而引起火災。

  石墨中斷電力供應後,將使通信、指揮管制、電腦等系統立即中斷。除了部隊停擺外,石墨炸彈也可以造成民間廣播、電視和交通等系統完全癱瘓,軍事力量與民生設施都可能在短期失去功能。

  報道稱,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投放載具。美軍現有的石墨炸彈是由飛機投放的精靈炸彈,但也曾將“戰斧”巡航導彈的彈頭換成石墨彈。由此可推測,石墨炸彈未來可能的發展,也包括製成精靈炸彈,或者以巡航導彈,也就是各方注目的“雄二E”兩種,但目前無法證實臺“中科院”計劃用何載具搭載。

  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軍首度使用內裝“碳纖維”彈頭的“戰斧”巡航導彈,攻擊伊拉克電力系統,使伊拉克多次喪失供電能力。(高大林)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高大林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