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大陸臺商關注十七大 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和希望

2007年10月18日 09:2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0月18日北京消息  “凡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臺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鏗鏘有力的一番話贏得了在座的熱烈掌聲,更讓聚焦中共十七大的各地臺商定了神,他們聽了十七大報告後,在大陸創業發展的信心更足了,勁頭更大了。本網記者採訪了一些臺商,他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揚州臺商方丁玉:臺商在大陸發展更放心


  51歲的方丁玉是揚州虹揚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揚州臺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1992年作為第一批臺商到揚州投資興業。他説:“我來揚州已經16年了,以一名臺商的身份見證了揚州的發展。揚州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好,特別是近5年,可以稱為翻天覆地。潤揚大橋通了,火車通了,連飛機場也有了眉目,城市框架拉開了,政府做了很多大好事。”談及這些年臺商在大陸的發展,方丁玉認為,臺商們普遍覺得大陸的經濟環境、政策配套等越來越完善,從長遠來看,有利於臺商在大陸的生根發展。


  他告訴記者,“我很關注十七大,特別是未來5年大陸施行的重大經濟決策,以及大陸對臺關係的新主張、新思路。”


  “中共十七大報告的思路和舉措讓臺商在大陸發展很放心,這些舉措也符合我們的期望。”在聽了中共十七大的報告後,他説,“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這一內容正式寫入中共黨代會報告中,將對臺商産生正面影響,並積極促進臺商在大陸投資的信心和實力的繼續壯大。


  十七大報告中提到“實現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兩番。”方丁玉説:“這是的一個很好的機會,臺商可以與其他各界實現共同發展。”


  南通臺商劉璟芳:我們期盼十七大
  

  在南通專門從事電容器導針生産的劉璟芳是位秀氣聰慧的知名女臺商,其家族1993年在南通設廠,1998年她接手管理,其率領的南通全用電子工業有限公司的生産規模和産量在世界同行中已經排名第二位。她直言告訴記者:“我們對十七大有很高的期盼,相信十七大會起到重要作用。”


  談到十七大報告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援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劉璟芳説:“一些臺商已經在中西部投資設廠了,我們也有一些臺商從製造業慢慢地轉移向服務業發展,生産經營方式從做外銷轉向了內需。報告中提到的‘實現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兩番。’對專門從事內需的企業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她説,期望大陸能進一步開放臺資金融企業在大陸設立分支點,也希望臺企在大陸的融資更順暢一些。


  深圳臺商黃明智:大陸對臺商還是一樣的照顧


  深圳臺協會長、臺企聯常務副會長黃明智,這些天一直通過電視新聞關注十七大。在1992年帶著臺幹進入深圳設立公司的他告訴記者,“大陸對臺商還是一樣的照顧,比如報告裏面提到的支援海峽西岸等臺商投資較集中地區的發展、鼓勵臺資企業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協同帶動轉變等。”


  黃明智和身邊的一些臺商朋友們很關注大陸總體的經濟政策。十七大報告中提到“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準、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結合大陸已經或將要的實施的新《勞動法》、二稅合一的政策、出口退稅的政策、區域協調發展政策等,黃明智説,我們也在積極的適應這些轉變,謀求更好的發展。


  天津臺商丁鯤華:未來在大陸發展,我們更有信心


  “對於十七大的召開,我比較關心兩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兩岸關係的發展,二是大陸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向。”天津知名臺商、臺企聯監事長丁鯤華説。從1994年來天津投資到現在,在13年的時間裏,他先後投資了電池廠、半導體廠和房地産等項目,資産規模不斷擴大。“兩岸關係發展是臺商在大陸未來從商一個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如果沒有兩岸和諧為基礎,臺商在大陸發展將有阻礙。”


  他説:“胡錦濤總書記報告中講到的對臺關係的內容是一個非常友善而且比較慎重的一個説明,這表明大陸已經有準備做一個正式的協商機制。有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將使得兩岸朝著一個和諧的方向發展。”

  

  他説:“未來大陸的經濟發展會比較務實,未來大陸經濟發展的方向很踏實,大陸經濟發展的速度非常健康,我們蠻有信心!”(李桂英、陳寧)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桂英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