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9月26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社會關注的“蚊子館”(閒置的公共設施)現象,當局迄今沒有改善。臺“立法院”預算中心發現,截至今年8月底,全臺共有40處公共設施完全閒置,總建造經費95億余元(新台幣,下同);另有40處低度使用,總建造經費高達220億余元。臺當局合計耗費315億元鉅額公帑,卻創造了一間又一間乏人問津的“蚊子館”。
“預算中心”批評,這些“蚊子館”的養成,主要是因為政治人物競開競選支票;“中央”與地方政府決策不當、未預估使用率、規劃設計不當、設施地處偏僻且交通不便、不符民眾使用需求,以及後續興建、修復或營運經費不足等。
“預算中心”將矛頭指向臺當局,指長期以來,當局在審查補助興建計劃、地方在申請及管理公共設施上,均草率輕忽,造成公共設施閒置浪費鉅額公帑,應嚴懲相關失職人員。 (雲鵬)
[ 責任編輯:田雲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