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考古新發現 臺東多良遺址出土中原錢幣鑄模

2007年01月15日 19:27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月15日消息 據臺媒報道,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考古人員,日前在臺東縣金峰鄉多良遺址挖掘到一個“外圓內方”類似中國古錢幣的鑄模。研究員李坤修説,這個鑄模距今1300年,相當於唐朝時期,是臺灣發現最早的錢幣鑄模。

  據臺“中央社”報道,臺灣史前館考古人員日前挖掘臺東縣金峰鄉多良遺址時,發現一個“外圓內方”很像中國古錢幣形狀的鑄模。研究員李坤修説,這個文物可確定是鑄造用的鑄模,但是圖案和中原地區的古錢幣一樣,讓人不解。

  李坤修表示,“外圓內方”的錢幣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之後從隋唐一直到清朝都還有使用這種錢幣,但是臺灣不曾有過使用這種錢幣的經濟活動,為何會在臺灣東部製造這種鑄模,令人玩味。

  李坤修表示,這個鑄模距今1300年前,相當於唐朝時期。他推測,或許當時的中原文化和臺灣可能已有接觸,也有可能當時臺灣東部的鑄造文化和中原文化有關。

  據悉,臺灣史前館考古團隊曾經在臺東縣太麻裏鄉舊香蘭遺址挖出許多鑄模,包括小狗、烏龜、青銅刀柄等鑄模,但未曾出現過類似錢幣的鑄模。(周先)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system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