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劉銘傳孫女以祖為榮 籌備兩岸交流基金會(圖)

2005年06月15日 09:55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6月15日消息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五世孫女劉學馥女士,日前在接受港媒採訪時表示,憑藉先祖在臺灣的影響,其將致力於擴大海峽兩岸交流,加強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並希望兩岸早日實現和平統一。

  劉學馥曾任新華社安徽分社資訊社副主任,現為香港劉銘傳基金會副會長、劉銘傳兩岸交流基金會籌備會主任。

  崇拜先祖 引以為榮

  劉銘傳抗法保臺、建設臺灣的光輝事跡,從小就在劉學馥的心中打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劉學馥對其先祖非常崇拜,並引以為榮。劉學馥表示,先祖的愛國精神,是她從事現在事業的動力源泉。

  在劉氏近幾代的家族史上,還有一位讓劉學馥引以自豪的人,那就是其父劉肅曾。為了保護劉銘傳所得西週三寶之一的“虢季子白盤”,劉肅曾冒著全家人的生命危險,于1950年將其無償地捐獻給了國家。

  三次赴臺 深受感動

  劉學馥曾于1996年、1998年、2002年三次赴臺灣訪問。在臺期間,劉學馥受到臺灣民眾和媒體的廣泛關注,並在非正式場合先後拜會了宋楚瑜、馬英九等臺灣政要。而馬英九見到劉學馥第一句話“你的先祖劉銘傳是我的偶像”,更讓劉學馥感動許久。此外,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也對劉學馥訪台表示熱烈歡迎,並對其先祖劉銘傳在臺灣的貢獻表示讚賞。

  劉學馥表示,在臺灣,最讓她感動的是那股化不開的同胞之情,臺灣各界的熱情和對其先祖劉銘傳在臺貢獻的肯定,是她致力於加強兩岸交流的強大精神支柱。

  建基金會 促進交流

  劉學馥現居安徽合肥,其醞釀已久的“劉銘傳兩岸交流基金會”已于去年下半年開始激活。劉學馥表示,計劃將此基金會註冊成全國性的基金會,作為海峽兩岸在學術、科技、文化、經濟等領域交流的重要平臺。在基金會正式成立後,將組織兩岸人士,特別是青少年加強互訪,以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

  今年5月,宋楚瑜訪問大陸,在南京親切會見了劉學馥,答應擔任劉銘傳兩岸交流基金會的名譽顧問,並在回到臺灣後將給基金會題名。日前,宋楚瑜將題名和一函郵寄給了劉學馥。劉學馥表示,收到宋先生的題字和來函備受鼓舞,目前,劉銘傳兩岸交流基金會的籌備工作正在穩步推進。(言恒)

  附:臺灣近代化之父劉銘傳



劉銘傳

  劉銘傳為晚清名臣之一,道光36年(1836年)生於合肥西鄉(今安徽肥西縣),青年時在家鄉辦團練,後加入李鴻章的淮軍,隨之轉戰南北。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劉銘傳受命督辦臺灣軍務,抗擊法軍8個月,取得勝利。

  臺灣原來隸屬福建省,是福建省的一個道。1885年,清政府下詔將臺灣道改為中國的第二十個行省——臺灣省,劉銘傳被任命為第一任臺灣省巡撫。劉銘傳在擔任臺灣巡撫6年內,實施了一系列改革,使臺灣成為中國第一個近代化的省城,被譽為臺灣近代化之父。

  劉銘傳在臺灣的近代化建設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在政治方面,按照省的設置,在臺灣設三府一州十一縣五廳,奠定了今日臺灣省行政區劃的基礎。在軍事方面,引進西方先進武器和軍事技術,大大地提高了臺灣的防禦能力。在財政方面,整頓稅收、清丈田地,臺灣全省年財政收入最高時達450萬。此外,劉銘傳還在臺灣修建鐵路、興辦企業、發展通信、改革教育等,為臺灣近代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system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