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雄三”反艦導彈自詡“世界第二”明年量産

2005年04月12日 08:2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4月12日消息 據臺媒報道,臺“中科院”自行研發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經多次試射成功後,年內將以實彈進行“陽字號”靶艦試射的最後作戰測評,並在明年編列預算正式量産。 

  相關人士説,超音速反艦導彈只有俄羅斯擁有成熟技術並量産服役,包括大陸和印度也極力發展這型被稱為“航母剋星”的武器,不過都是透過俄羅斯技術協助和轉移,歐美發展該型導彈的計劃大都是跨國合作,只有臺灣從技術到零件完全靠自己,臺灣可以説是“世界第二”。 

  據了解,雄三導彈經測試,速度可達2.5馬赫,射程與大陸向俄羅斯採購的日炙(北約代號SS─N─22)超音速反艦導彈僅在伯仲之間,約在120到150公里,沒有外傳300公里以上,兩種導彈精確度和性能差不多,不過雄三的彈體比日炙要小,被偵測和攔截到的機率相對較低。

  指出,以“雄評計劃”為代號的雄三導彈,去年在克服“衝壓引擎噴嘴”關鍵技術後,從九月開始進行多次試射,至今證明性能穩定,未來將以提升精準度為發展重點。 

  高階將領説,儘管雄三還未成軍,但已是可以上戰場的武器,萬一台海有狀況,雄三可進行“緊急戰備”,目前海軍正著手人員訓練計劃,預計明年就會編列預算採購這型最新的反艦導彈,最快在明年“漢光二十二號”演習中就可望正式對外亮相。 

  相關人士稱,去年至今幾次雄三導彈在屏東九鵬基地朝太平洋海域試射,已陸續進行“導彈射控航電”和“全系統測試”,由於雄三導彈的飛行速度太快,一般機艦的雷達“根本看不到”。

  據指出,發展近十年的雄三導彈,已投入近千億預算,在完成模擬反艦彈道飛行、超音速自由飛行、巡航後俯衝等試飛項目後,依計劃應在兩年前就該試射成功,不過在測試過程中一再發生目標脫鎖問題,其中“衝壓引擎絕熱層噴嘴”關鍵技術一直克服不了。直到“中科院”在去年七月請回前雄風計劃主持人、現“中研院”院士韓光渭進行督導,以三個月時間逐步檢查所有細節後,在去年十月方最後試射成功。(瀟凝)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system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